特邀嘉宾:
鲁冠球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立旭 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昨天,“图强”是
生存的一种需要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是在资源不足、没有国家大笔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农业穷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实现这一“奇迹式”的跨越,依靠的正是“图强”的拼搏精神。那么,你们怎样理解这种“图强”精神呢?
鲁冠球:过去的“图强”是逼出来的。浙江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大,迫使浙江人只能靠自己。要生存,必然要图强。30多年前,我带领6个村民,筹集4000元钱,办起了一个铁匠铺,为了躲避“割资本主义尾巴”,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跟我们浙江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当时创业完全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而且在创业初期,手里没有技术,靠的就是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获得了生存。后来,企业由小变大,靠的也正是这种“图强”精神。
陈立旭:浙江众多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就是“图强”的浙江精神的一部生动教科书。鲁冠球是铁匠出身,徐冠巨当过农民,南存辉当过修鞋匠……他们都是白手起家,依靠“图强”的精神,执著地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终,他们成为市场经济中引人注目的一片绿。
而从全省的发展历程来看,浙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在一个并不优越的环境下起步的。浙江的发展之所以始终走在前列,就是得益于“图强”精神。浙江人对改善自身生存和社会生活条件,较少依赖外在的因素,而更多地诉诸于个人的奋斗与社会个体间的协作;浙江外出经商务工者众,其中绝大多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浙江人的“图强”精神。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专业市场的兴起,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崛起、全国各地“浙江村”、“浙江街”、“温州村”的形成,也都充分地显示了浙江人的“图强”精神。
今天与未来,“图强”
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记者:如今,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浙江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不禁要问,浙江还需要“图强”吗?今天的“图强”与以往的“图强”有何不同?有哪些新的内涵?
鲁冠球:我曾经说过,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危险的是25至35年内,因为这段时间人的吃苦精神和冒险精神在一点点地退化。现在,万向已经顺利地度过了30多年,并不意味着这种“危险期”已经过去,现在如果没有“图强”的精神,随时有可能要倒掉。只是,现在的“图强”内涵更丰富,不仅仅是“吃苦”,不再是拼“蛮力”,是拼“智慧”。产品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要优化,企业要讲科学发展观,要有知识产权,要自主创新。时代的发展,给“图强”注入了新的内涵,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发扬“图强”的浙江精神。
陈立旭:“图强”更是对今天的鞭策和对明天的引领。弘扬“图强”精神,就是要既不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浙江过去的辉煌成就,也不畏难于眼前的困难和矛盾。面对浙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要有忧患意识,弘扬卧薪尝胆、勇于拼搏的精神,做到自豪而不自满,“兢慎”工作,只争朝夕,扎扎实实推进各项事业。弘扬“图强”精神,就是要增强勇立潮头的胆略,要有“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改革创新精神。要以“图强”的精神、勇立潮头的气概,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由被动“倒逼”转向主动选择,从“适应性”改革向“预见性”改革转变。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必须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破解资源环境的制约,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浙江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弘扬“图强”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把浙江的各项事业做好做强。本报记者 毛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