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设计师与农民关于村居的对话
· 给下一代留下村居精品
· 传统外观最能“农家乐”
· 现在农居不必造很大
· 为农家聚会庆典留空间
· 农民心目中的理想村居
· 一房多用要考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设计师与农民关于村居的对话
■本报记者 陈惠 报道组 齐忠伟 通讯员 郑志勋
  几千年来,中国农居的建造一直是“入乡随俗”。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只是现在许多农居建造的“俗”并不体现为传统民俗,而是俗气的“俗”。农民求助于乡村建筑队,而承建工匠的脑子里,又永远只是一张适用万家的“流行图”。于是那些“罗马柱”,“屋顶高塔”就反复地被复制了。农民也希望从杂志图片中看到的那些“美屋”成为现实中的家居,可是谁为他们设计,谁为他们建造呢?

  其实,设计建造经济、美观、实用、节地的农居,对政府来讲,也是一桩很重视的工作。比如近几年,有关部门都会举办“农居设计大赛”,征集获奖作品。在省建设厅村镇处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本厚实的《浙江省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选》。这本于今年一月份出版的选集中,收集了不少获奖的农居住宅设计方案。

  “这些建筑设计主要是针对我省地域宽广,地形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从经济、美观、实用角度出发的农村住房设计。既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情。”村镇处的李伟国副处长介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吴震陵和姚冬晖共同设计的丘陵型排屋,荣获了2004年“农村全面小康住宅设计大赛”金奖。

  当记者问及当初设计的主导思想时,姚冬晖认为自己的作品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设计时,全部选用传统质朴的建筑材料,没有将新型的建材考虑在内。如果土地价格不包括在内,3至4层的土建造价在30万左右。这是一般农民能够承受的价格。现在建筑材料涨价后,可能要贵10%左右。”

  姚冬晖认为,自己的作品主要特色还在于充分节约了土地。浙江省号称七山二水一分田,丘陵地带占了农村的大部分,在传统上这些地带往往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作为住宅用地,却侵占了宝贵的耕地。利用坡度巧得空间是他的设计重点。此外,考虑到了庭院和天井的布置,不但保持了传统农居的精髓,更创造性地发扬了三代农居传统的生活方式。

  “现在农居建筑存在着形式、布局雷同的弊病,丧失了原始生态的村庄特色。江南水乡的绍兴、靠山区的衢州、沿海的温岭等,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各异,生活习惯也不同。但是,大多数农民往往都是3至4层楼,楼顶上有个电视塔,下面有个小阳台,可以搓麻将。这些建筑缺乏乡村特色,以前美好的乡村部落正在逐渐消失。”对于现有的农居建筑,姚冬晖认为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丘陵型排屋,荣获二等奖。设计者之一的龚湘玮对记者介绍:“现在很多农居房,外观上喜欢用欧洲元素,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看起来特别怪异。在比例上处理随意,村庄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

  龚湘玮出身农村,对农民的生活习惯熟悉。他认为他的获奖作品的特色在于,对空间利用率高,客厅、餐厅和厨房交叉坐落,使用便捷。半地下型的车库也充分利用了土地。

  尽管这些作品都获了奖,“但是,好的住房设计方案在农村中推广很难,尽管我们有时会举办下乡活动免费分发,但是这样的推广范围总是不会很广。”一些负责新村改造的工作人员颇显无奈。

  省建设厅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主要是农村的建筑工匠不是专业人员,读图、识图能力有限。此外,农民对自己宅基地总是尽可能地使用,不一定按图纸施工。“我们提供的只是设计图纸,农民不愿意出钱买施工图,这也造成了获奖作品只能停留在纸上。”

  对自己作品缺乏推广力度这一事实,设计师们也都心照不宣。“我们的生活和农民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设计竞赛活动,又带着浓厚的设计者主观趋向。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方案,供大家参考。只要农民有具体的要求,我们都能用新的建筑理念、建筑材料体现出来”一位获奖的设计师如实说。

  据了解,不少设计师对农民生活并不熟悉。有一位设计师也获了奖,但我们问起他对农村的了解,他说只是大学期间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杭州郊区活动。

  设计师也向记者提起,他们也知道农村居民的建筑市场很大很火热。每当看到那些不中不西、既不实用又不美观,还花冤枉钱的农居,他们心里有为农民叫屈的味道。他们也想为农民服务,并在农村体现个人才华。不过,哪个渠道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呢?所以他们的获奖作品就停留在证书上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