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个人投资者频频涉足产权交易
· “花式盐”调味新生活
· 高山“致富茶”
· 温州民企在美主板上市
· 杭城平价眼镜遭遇被“买断”尴尬
· 今夏宁波供水趋紧
· 创新铸就辉煌
· 欧盟环保“大限”考量浙企
· 森宇铁皮石斛产业化 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新铸就辉煌
——写在浙能兰溪电厂一号机组投产之际
  19日晚8时许,由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我省首台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浙能兰溪电厂1号60万千瓦机组,经过连续7天7夜的满负荷运转,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从而结束了浙江中西部内陆地区没有强大电源支撑点的历史。单一依托沿海燃煤电厂向内陆送电的局面得到改善,浙江电网的运行将更加平稳可靠,金华、衢州、义乌、东阳等新兴浙江中西部城市群的电力供应将更有保障。

  这一变化,发生在短短22个月之内,比计划足足提前了616天,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尽快发电目标,创下了国内超临界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建设的新纪录。

  是什么铸就了这傲人的业绩?是创新。

  高新技术项目建设更需创新

  作为我省首座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大型电厂,我省内陆首个大型火电厂——浙能兰溪电厂是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型现代化电力项目。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投资,把兰溪电厂建成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

  “高新技术项目更需要创新。”在工地上,兰电总经理柯吉欣捧着笔记本电脑,向笔者介绍兰电的建设情况。他轻轻点开了基建MIS系统,小到螺钉、焊条的采购,大到整个工程施工组织、合同会签,一一展现在眼前。

  在这个小小的笔记本电脑背后,是兰电完善的“数字兰电”网络,内容包括公司管理、工程建设、生产准备、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

  创新优化设计。钢结构厂房是时下流行的电厂厂房模式,但兰电厂房建设时正逢钢材价格飞涨,而周边倒有许多水泥厂,于是兰电及时变更了原来的设计,主厂房选择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节省了投资近5000万元。

  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应用,大大加快了兰电的建设进度。在兰电的桩基工程中,需要打8000多根混凝土桩,按照原先的施工技术,一根桩要打3天。青年工程师张战战提出采用德国的全程护筒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这是我省大型电厂建设首次运用该新技术,一台打桩机一天能打6根桩,从而使工程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兰电人还十分注重管理创新。在兰电工地,造价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律师、财务顾问、注册会计师等一批新型建设者也活跃在施工现场,各种现代化的资金管理、企业管理、基建管理手段得到了有效应用。整个工程通过捆绑招标、公开招标、全面预算、多种融资、执行概算等已节约投资近10亿元。

  生态和谐的“绿色电厂”

  徜徉在建设中的浙能兰溪电厂,看不到尘土飞扬、繁杂喧闹的场面,到处是绿意盎然的草坪、随风摇曳的花木。

  作为一个投资达百亿元的现代化新型内陆大火电项目,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绿色电厂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心愿。

  全部建成投产后,兰电每天要消耗1.8万多吨煤炭,1万吨淡水,污染如何处理,宝贵的水资源如何节约?兰电从一开始就按照生态绿色环保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环保投资达18亿元,在项目总投资中占到了约五分之一,尽可能把影响环境的烟尘、二氧化硫、废水、噪音等控制在最低限度。

  兰电所有机组的脱硫、除尘装置均与发电设备同步设计、建设、运行。脱硫率和除尘率分别可达95%和99%以上,基本杜绝了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回收产生的石膏、煤灰,被兰溪众多水泥厂看好,有的已提前找上门要求采购煤灰、石膏。

  虽然兰电就建在水量充沛的兰江畔,但兰电仍投巨资建起了冷却水闭路循环利用系统,建起了高150米,居华东之冠的电厂循环水冷却塔,并在废水处理上采用“一水多用,污水回用,循环利用”的方法,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使兰电每天耗水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作为我省的首个大型超临界燃煤电厂,兰电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拥有更先进的技术。生产每千瓦时电所消耗的煤炭,比其他常规的亚临界电厂要少10克左右。这对每年发电可望超过200亿千瓦时的大型电厂来说,意味着每年将节约20多万吨煤炭,足够装满50多列运煤列车。

  在建设过程中,兰电更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电厂铁路专用线建设原先设计是块石路基,需要大量开山取石,为保一片青山,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用土路基替代,取得成功,既保住了青山,还节约了近千万元投资。并用节约下来的资金,改造了铁路专用线经过的村庄、农田的灌溉系统,增加了附近村落穿越铁路的涵洞、桥梁、通道,尽可能地减少了铁路建设对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工程建设和周边环境、百姓和谐共处。

  柯吉欣自豪地告诉笔者,兰电未来将是一座花园式的工业园。旅游部门已将兰电列为浙中工业旅游开发的第一家。    

  (本报兰溪4月1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