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清市信访接待中心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当地土地承包仲裁委正在开庭仲裁。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上,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各坐两端,仲裁员居中而坐。所有的办案工具,就是几张桌牌,一台记录用的笔记本电脑。经过调查和辩论等程序后,仲裁员分别对双方单独进行调解,短短几十分钟,原本面红耳赤的双方都对仲裁员说:“你裁吧,你怎么裁我们都能接受。”这是记者近日在温州亲眼见到的一幕。
这样的简易仲裁庭,已经成为温州农民土地承包的普法课堂。
“审理案件尤其是群体案件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宣传普及法律的过程,当事人甚至代理案件的律师通过参与仲裁活动,普遍反映学到了不少相关知识,受益匪浅。”仲裁员叶苏达告诉记者,土地承包纠纷本身涉及面就很广;很多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又比较低,法律条文看不懂;通过仲裁庭的现场案例,农民们也就了解了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只要愿意来的,我们都敞开大门欢迎。”叶苏达说,最多的一次来了300多农民旁听,有些刚干完农活,还卷着裤腿,扛着锄头。小小的会议室里根本容纳不下,站得走廊上都是人。“人来得越多越好,我们只有两条要求,不得抽烟,不得骂人。”
“不少律师代理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案件后,纷纷向我们打听,要求加入仲裁员队伍。仲裁员的津贴非常低,他们这么积极,是因为从中他们可以学到很多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知识,同时能提高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望。”冯怀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