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高校自主招生震荡全国
· 凸显大学自身择才要求 改革目标直指应试教育
· 自主招生的他山之石
· 从5%到10%的改革信号 推广需要社会环境支撑
· 对“面试强化班”说不 警惕另一种应试倾向
· 高校招生首次抛开高考成绩 上海试行掀起多重波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凸显大学自身择才要求 改革目标直指应试教育
  4月1日,复旦附中高三物理班的王俊参加了复旦大学的面试,他从下午2时30分进考场,5时10分结束考试。他告诉记者,5位教授问得差不多,都是让他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今后理想等。而“世界上有没有直线”以及用一种理论解释“庄周梦蝶”等问题,让他印象深刻。

  今年,全国只有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向教育部提出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的申请。当被问及为何要进行这样的改革试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就是为了试一试,变高考这个“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

  秦绍德说:“高分人才并不等同于高素质人才,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他表示,复旦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他们的品性、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奉献精神等,但是目前通过统一的高考不足以反映这些。复旦大学的试验意在弥补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缺陷,在选拔条件和录取标准上,大大增加了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比重,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复旦要求专家面试时,不以貌取人,不以家庭背景取人,不以性别取人,坚持考察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上海交大则表示,改革的目的在于“选拔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时对中学教育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探索高校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进一步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剑雄教授指出:“不自主招生,就难以做到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专业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也不可能使学生中的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充分发展。”

  将面试作为录取过程最关键的环节,凸显了大学自身的择才方式和标准。此次招生,深化了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