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高校自主招生震荡全国
· 凸显大学自身择才要求 改革目标直指应试教育
· 自主招生的他山之石
· 从5%到10%的改革信号 推广需要社会环境支撑
· 对“面试强化班”说不 警惕另一种应试倾向
· 高校招生首次抛开高考成绩 上海试行掀起多重波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5%到10%的改革信号 推广需要社会环境支撑
  2003年起,教育部在首批22所高校中实施5%的自主招生,而今年复旦的自主招生选拔录取人数扩大到了10%。

  有评价说,从5%到10%,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据递增,更是一个信号: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步伐在加快,试点一旦推广开来,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招生权将势不可挡。 

  葛剑雄教授指出,这种自主选拔录取方式要推广到全国范围,需要完善一些尚不具备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诚信缺损、腐败之风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完全采用外来的考核结果和证明材料;其次,我国还缺少全国统一的高中会考,不具备准确反映学生高中阶段成绩的标准;再者,招生的大学和教师要制定出既符合培养目标,又切实可行的选拔方案,教师在招生标准上要形成共识还缺少实际经验。另外,这种自主招生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自主招生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通行的做法。

  目前,人们正在努力的,则是完善这种方法。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认为,要通过面试考题的合理设计,尽可能地获知充分的信息,选中所有优秀人才,包括一些思辨能力强、但可能并不善于表达的考生。

  他指出,这次复旦在选拔中体现了几个基本要求,首先是希望能够发现考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责任;其次是希望能够了解考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潜力,有些考题并不一定有正确答案,而是考察学生怎样去思辨;还有就是比较注重考生在社会活动中的一些经验和积累。

  一位参加交大面试的专家坦言,此次选拔,也是对教师的一次“考试”。高校老师不仅要有培养人才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个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这实际上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他说“从我们手上漏过的,可能是未来极其有培养潜力的学生,所以每位老师都不敢掉以轻心。”

  此次自主选拔录取方式,也体现出高校在教育理念上的引导。蔡达峰说,复旦鼓励学生自己做决定。在招生宣传时,有些学生站在家长的背后,或者由家长陪同前来,而校方希望家长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珍惜锻炼机会。

  同时,通过“高考改革”,人们也欣喜地看到,政府正在逐步“放权”,以给更多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在一个有丰富选择空间的社会里,具有选择和判断能力,才能够得到尊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