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农民津贴”背后的政府考量
· “不吃皇粮”的农民 首次进入政府津贴发放视野
· “引进”还是“发展” 农村“人才制肘”的现实博弈
· 制度导向下的新农村发展愿景
· 从“补亏”到“奖富” 树一个农民发展能力的“标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津贴”背后的政府考量
本报记者 童颖骏 通讯员 章军 周关河
  武义县王宅镇岩宅村农民高文兴,把一只透明的水晶华表放在办公桌的显眼位置上。华表上“首届享受县政府津贴优秀人才”的字眼,对带领32名社员和几百户农民进行研发、生产、销售的兴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文兴而言,精神价值远远超越物质奖励的含义。

  初中毕业就开始务农的高文兴从未想过,像自己这样的“职业农民”,也能跟电视里看到的专家一样,定期享受政府津贴。这位拿政府津贴的“土专家”说,如果业绩不能进一步做上去,很难心安理得。

  从武义到杭州、文成,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入政府津贴评选发放视野,一场由政府引领农民、农业、农村转型的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