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麟,在中国计量学院的身份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离开课堂,他的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发明人。从2001年至今,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超过100项,其中有33项获得了发明专利权,成为中国高校中个人获得发明专利最多的教师。尽管拥有这么多发明专利,但是这些专利并没有给梁嘉麟带来财富和变化,现在,他和那些骑着自行车的高校教师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
他的发明专利不但量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在常人看来大都是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比如用气泡把航空母舰“击沉”,比如几块布一搭,借风力把逼近城市的沙漠“吹”回去等等。
这些异想天开能在实践中运用吗?因为涉及到各种因素,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在创新方面毕竟得到了国家的承认。那么这些异想天开究竟是怎么出笼的?
“多想,想多了,有时,晚上做个梦,就有灵感了,这很可能就会被演化成为一项发明专利”。梁嘉麟的回答就这么简单,简单得有些神道道的,充满了神秘色彩。
一天晚上,他梦见家里买了一个热带鱼缸,一群五颜六色的鱼儿,总是围在一串串气泡的四周转悠。这时,他的梦醒了,再也睡不着了。突然,梦境中的那一串串气泡浮现在眼前,跳着群舞般鱼贯而过。就是这一串串来自增氧泵的气泡,让他与前段时间的伊拉克爆炸新闻联系在了一起。他想发明一种武器,把“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变为“文明人道的零伤亡征服”,在这样的怪念头下,梁嘉麟想,如果从水底连续冒出气泡,在水与气混合后,使原来水的比重下降,这样浮力就会在局部水域突然下降,而被这些气泡“击中”的舰艇就会自动下沉,不用真枪实弹就可以把对方俘虏。
2005年3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这个全名叫《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移动陷阱”武器及其攻击使用方法》的发明专利。按照程序,如果在全球的资料检索中,没有谁提出过类似申请的,并被认定有实质性特点和现实意义,这个发明就正式授权生效了。所以,他还在等待之中。
其实,发明专利并没给梁嘉麟带来其他任何经济上的好处,每一次申请专利,他都要付一笔申请费。在社会上,创新总是与经济利益挂在一起,而他那么多发明专利至今也没有被转化和变为现实,依然停留在专利证书上,创新的价值似乎被打了折扣,但是他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创新的过程,总是由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组成的,其价值不单单是靠经济利益来衡量的。
他说自己和许多民间的科学研究者一样,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热情和执著下,产生的那种异想天开,完全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功利。这已是他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所有追求的价值和乐趣也就在于此。所以,每次拿到专利证书,他都会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