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沈良中 区报道组 孟阿荣 赵颖) 近年来,渔民之间发生纠纷由“调解船”调处,有了矛盾就地化解。舟山市普陀区通过创新调解机制,力保渔港一方平安。“调解船”在渔民的心目中成了“娘舅船”。目前,普陀区90%海事渔事纠纷通过“调解船”调处。
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是世界第三大群众性渔港。每年渔汛时节,有来自全国沿海各地的数万艘渔船避风、补给、投售鱼货。近年来,普陀区委、区政府从沈家门渔港港域狭窄、船只众多、渔事纠纷频繁的实际出发,创新调解机制,在整合公安、边防、渔监力量,组建海事渔事调解中心的基础上,又聘请692名懂法律、有威望、处事公道的“船老大”或“名老大”担任“调解船”老大。他们在海上调处纠纷时很规范,有调解协议书、确认书,并认真记录纠纷的性质、地点、船号、损失情况、责任分析及调处意见。一次,“浙普渔42218”号船与岱山一渔船发生纠纷,双方14艘同村渔船见此纷纷前来助战。这时,“调解船”老大王沛国及时驾到,调处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海战”。
普陀区还创造了“汛期问题汛前抓”、“海上结冤陆上解”的成功经验。该区692名“调解船”老大经区海事渔事调解中心牵线搭桥,先后走访了宁波象山、奉化,台州椒江、温岭、临海,温州洞头等地渔村,开展以“联心、联谊、联利、联事”为主要内容的“结对联谊”活动。(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每年进入伏季休渔时,两地“名老大”相互走访座谈,共签海上结对联谊书。伏季休渔结束后,他们在海上、港区遇到矛盾互相谦让,闲时交流捕捞技术。“天下渔民是一家,有了纠纷好商量。”普陀区虾峙庙湾村“浙普渔22315”号调解船老大林松定告诉记者,“这是阿拉渔民在调解渔事纠纷时的一句口头禅。”据统计,2003年以来,普陀区沈家门渔港发生的海事渔事纠纷年均下降15%,其中“打砸抢”恶性渔事纠纷下降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