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又到农资购销旺季。4月3日,省工商局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农药化肥质量抽检结果,合格率竟不到六成。在公布的“违法情况比较严重的企业”名单中,一家连续两年因质量不合格而“上榜”的企业——浙江金华环球化工有限公司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接下去的几天里,记者对该公司产品进行追踪。
4月5日,金华。
是管理失效,还是故意造假——每吨有效成分减少0.5%,厂家就能多获利20元
浙江金华环球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婺江”牌过磷酸钙,去年抽检出游离酸超标而被判不合格;今年,又因为被抽检出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不足而被判不合格。
这家企业怎么会连续两年生产出不合格化肥呢?
记者按电话本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的这家公司。在公司大门口,一名员工告诉记者,由于影响环境,公司在去年下半年已被当地政府要求搬迁,但因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厂址,面临着关停境地,现在工厂已经停产。
“公司的停滞状态,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该公司的过磷酸钙生产车间已经承包出去了。”金华市工商局江南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公司里,我们找到了过磷酸钙生产车间的负责人——钱亚军。她告诉记者:今年的这批产品是根据新标准自己检测合格后出厂的,但是后来才知道这个新标准其实还没有执行,可能是技术人员把时间给记错了。
“什么新标准?”
“我不知道,具体得问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但是技术人员已经回家了。”不过钱亚军也承认,公司把车间交由他们“负责”以后,实际上公司就不具体参与管理了。
“也不能排除厂商故意造假的可能性。”江南工商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抽检的过磷酸钙产品,其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比标准规定的少0.5%,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生产工艺差、计量不准;二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有效成分少了0.5%,撒到庄稼上是看不出来的,但这对企业来说就不一样了,每吨有效成分减少0.5%,就可增加20元的利润,数量一大就很可观了。
“不合格批次的化肥一共生产了7吨,全部卖给了丽水市农业技术中心服务部城南分部。”钱亚军说。
得知这批不合格化肥的去向,记者立刻赶到车站,登上了从金华到丽水的客车。当天傍晚,赶到丽水。
4月6日,丽水市。
凭老关系进的货,连生产日期都没有——经销商对《产品质量法》一问三不知
4月6日上午,在丽水市农业技术中心服务部城南分部仓库里,记者在当地工商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批被封存的“婺江”牌过磷酸钙,包装袋上竟连生产日期都没有。
根据我国《质量法》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这些证明和标识项目包括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的厂名和厂址,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期等。没有生产日期是不能够销售的。那么经销商是怎样进的货呢?
“我们是直接到厂家进货的,因为是老客户了,只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行。”该分部负责人应松林告诉记者,至于《产品质量法》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他说“不太清楚”。
靠老关系似乎是这些人经营的“规距”。“环球化工”的钱亚军曾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销往附近金华、丽水等地区的各县(市)。一般进货也都是些老客户,也不需要什么经营资质,一般不做台账记录,也基本没有按照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核对。
没有台账,化肥卖给了哪里的农民呢?应松林回忆说,大概卖给莲都区水阁街道四都村和姓谢村的两个销售点,共5吨。
4月6日中午,莲都区水阁街道。
农民还蒙在鼓里——便宜的化肥可能是陷阱
时间已近中午,记者连忙赶往应松林所说的那两个村。
在两个村的农资销售点,以老客户信任代替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情况同样存在。“我们到每个批发部进货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批发部说好我们就进,如果有什么质量问题,我们相信他会负责的。”尽管这次进的10多包“婺江”牌过磷酸钙已经被工商部门封存,但在四都村四都供销社做了20多年的农资经销的李丽彪还是很自信。
当记者询问应松林,他打算拿这些销售出去的不合格化肥怎么办时,他竟然说:“现在已经停止销售了,但只差0.5%很正常的,不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同样蒙在鼓里的还有当地的农民。在四都供销社,记者碰到了来买农资的白岩村农民朱永兴。他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刚买了一包“婺江”牌过磷酸钙给蔬菜、柑橘施肥,“感觉还好”。
“这个牌子的过磷酸钙我已经用5年了,价格比较实惠,前些天买了4包施在地里,好像庄稼长得还不错。”在姓谢村,农民胡森荣站在地头,指着刚用过这批化肥的青菜说。
当记者告诉他们这批化肥主要成分含量不足时,听到这一信息的农民都愣住了:“不会吧,真有问题我们再去找他们。”
“一般农民都会选择购买价格比较便宜的化肥农药,买的时候,没几个人会关心质量怎么样,只有遇到严重影响产量或毁坏农作物的时候,农户才会来要求赔偿”,一位经销商说。
如何处置这批伪劣化肥,农民的损失如何赔偿,如何用制度保障安全放心的农资进入市场,本报将继续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