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培华 通讯员 沈国华 李晓鹏) 如今,桐乡市河山镇的村民有困难、闹纠纷时,马上就会“搬”来“五老”志愿者作“救兵”。这支“五老”志愿者队伍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农民和老组长组成。正是由于他们“穿针引线”谱和谐,2004年以来,河山镇无青少年犯罪、无不孝子女、无懒汉,成了嘉兴市第一个“三无”达标镇。
从2003年开始,河山镇开始尝试组织“五老”成员协助村里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大批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农民、老组长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成员志愿者。73名“五老”成员与全镇的32名青少年结对,采取“全面教育、整体提高、重点成员、结对帮教”的方法,了解这些青少年的思想动态,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对有问题苗头的青少年,“五老”成员总是竭尽全力“拉一把”,让他们重新走上正路。河山镇河山村的一名青年生活在单亲家庭,一次他偷拿了家里几千元钱离家出走去上海。与他结对的“五老”志愿者得知后,马上联系村干部与其家人先后两次去上海,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他接回了家。事后,“五老”志愿者还东奔西走助他就业,现在该青年不仅掌握了谋生之技,还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五老”志愿者的真心让农民工子女也有了家的感觉。重庆籍少年陈某,父亲因偷盗被判入狱, 母亲改嫁,他与身患残疾的叔叔来河山镇务工后,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五老”志愿者经常上门教育他,并为他联系了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开学那天,“五老”志愿者与校长亲自把他接到学校,并免除了他的学杂费,每天还提供免费午餐。
“五老”成员有威信、有耐心,调解家庭纠纷更是和风细雨。河山镇上有一户人家四世同堂,但婆媳一直不和,矛盾不断,一家人分了三副灶头,连亲戚们都不敢上门。“五老”志愿者却不怕“碰钉子”,一次次上门调解,开导婆婆体谅媳妇的困难,最后终于消除了他们之间的隔阂,一家人的灶头又重新合并成了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