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金华为学生 实习基地设奖
· 卫生好不好 一看就知道
· 机翼下的风景
· 明日上演星月童话
· 湖南卫视启动“2006超级女声”
· 泰顺廊桥“嫁”衢州
· 复旦“面试”招生能否“破冰”?
· 脑血管病瞄上青壮年
· 南极科考的生死考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阔别家乡519天,经历了24小时都黑黑的极夜,临安籍科考队员刘国平为我们讲述——
南极科考的生死考验
本报记者 肖国强 市报道组 张伟星 雷柏荣
  阔别家乡519天之后,临安大气监测站工程师刘国平3月28日晚回到了临安。他是我国留守南极时间最长的17位科考队员之一。今天,在温暖的家乡,他向我们讲述了南极科考难忘的日日夜夜。

  八昼夜穿越魔鬼西风带

  在许多人的眼里,遥远而神秘的南极多么令人神往。然而,人们却不知道南极科考要经历多少生死考验。

  2004年10月25日,载着137名南极科考队员的“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航。20天之后,“雪龙”号开始向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海域——魔鬼西风带挺进。

  那天下午4时,船刚刚冲进印度洋,风浪就铺天盖地打来,30米高的海浪在船体周围左冲右撞,拍打着船舷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万吨级的“雪龙”船,时而被推上峰顶,时而被掀进浪谷,万吨巨轮仿佛一片在浪尖飘荡的树叶。

  提起当时的情景,刘国平至今心有余悸:“之后就是不停地呕吐,连胆汁、血丝都吐了出来。”每天3片晕船药没有任何作用。整整5天,他都吃不下饭,只能靠喝汤水度日。

  在与风浪抗争了8天8夜之后,“雪龙”号终于挺过了这一关。两天之后,科考队员们到达了南极中山站。

  眼睛一眨睫毛就冻住

  “没体验过南极的冬天和‘极夜’,就不知道南极科考有多难。”刘国平说,南极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每年的2月15日到12月15日是南极的冬天,其中6月15日到8月15日是24小时都是黑夜的南极“极夜”,这是南极气候最恶劣的时候。零下30度以下的低温,8级以上的大风,还有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风里夹着雪,雪里含着沙,有时能见度只有几米。每年,总有科考队员死在严寒和暴风雪里。

  2005年7月30日,是南极近20年来最冷的一天,最低温度为零下45.7摄氏度。鼻毛结冰,眼睛一眨睫毛就冻住,25平方米的住处放了6个取暖器,室内走廊的玻璃和地板都结起了冰霜。

  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刘国平仍坚持每天采集气象数据。如今,这些数据已经全部报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气象科学研究院。

  难以排解的乡思苦

  在熬过了整整2个月的“极夜”之后,科考队员的体力和意志都降到了最低点。人变得异常脆弱,对家的思念就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远在万里之外的妻儿和老人,成了刘国平每天的牵挂:瘫痪在床已成“植物人”的岳父有没有好转?儿子高考结果怎么样?妻子每天照顾老小身体吃得消吗……

  “每天都在盼着家里的电话。”刘国平说,每次吃饭时电话铃声一响,他都会神经质地抢着去接。然而,卫星电话每分钟30元,高频电话信号不好,电子邮件要通过北京周转还经常不通,由于找不到更好的通讯方式,刘国平夫妻整整3个多月都没有取得联系。

  想家的念头无法排除,每天夜里11时多工作完之后,他就只好出去站在空旷的野外,望着天空数星星,数着数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更多的时候,他捧着家人的照片,看了又看。

  当去年年底前从朋友的越洋电话里得知岳父去世的消息后,他难过愧疚了整整一个星期,老人走时不能在场送终,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刘国平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科考光环背后的艰辛。

  (本报临安4月2日讯)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