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中国政府已开始采用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来改进国际收支平衡。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中国将实现预期的贸易基本平衡,估计这可能要花2年至3年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28日公布了周小川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汇率专题会上的发言全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当前的贸易平衡和汇率有关问题。文中还特别强调,中方经济学家依然担忧,当中国实现了对全球贸易的大体平衡时,美国仍可能处于高额贸易逆差,中美双边仍难以平衡。问题将不在中方。
周小川表示,1998年至2004年,中国贸易较为平衡,年顺差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2005年顺差突然扩大到1000亿美元,这主要是2005年进口增速放慢,与出口增速拉开缺口。进口中主要放慢的是设备进口,这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关。
就中国存在的贸易顺差,他还分析说,近几年,全球化、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处于加速阶段。IT革命和基础设施改善为此奠定了基础。过去不能跨国外包的现在都有可能外包。劳动成本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外包至中国、印度等地,而发达国家(高劳动成本地区)创造新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往往滞后一段时间。这期间贸易不平衡扩大。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增加,替代了中国的进口。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外国设计的产品非常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FDI在中国生产。
周小川表示,全球贸易寻找新的平衡还需要花若干年时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就业压力大,金融系统尚脆弱,只能采取渐进、可控的方式来调整经济。他还透露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召开的会议上,多数人认为,采用渐进调整方式是合适的,采用激进调整方法可能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另外,大家认为美国调整过慢。
周小川特别指出,单一并过度倚重汇率调整来实现经常项目平衡的看法并不可靠。他还说,观察中国的贸易平衡,应看若干年的数据,而不是只看一年。目前一些数据不能支持中国利用汇率获取贸易优势的说法。日本连续很多年有较高顺差,大家也未接受日本操纵汇率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