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形成海峡两岸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
厦门台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宪德表示,近年来选择定居厦门的台胞越来越多,“70%以上的台湾人祖先都是从闽南移民过去的,这样的亲情和血缘关系不是人为力量可以阻隔的。”
罗宪德表示,目前在厦门投资的台资企业已经有3000多家,自从福建方面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后,更是引来众多台商的关注,“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十多个台商投资考察团。” 罗宪德说。
截至2004年底,福建省共引进台资项目8050家,实际利用台资104亿美元。目前,这8000多家台资企业已经在福建构建成了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三大集群,成为福建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福建省台办副主任林卫国表示,2004年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将占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达到47%多,这三大产业就是通过闽台合作,逐步形成的。
事实上,厦门与台湾之间的交流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更深的层次。厦门市台办新闻处副处长林晓说,厦门的商品房很多都被台胞购买,具体的数据由于很多台胞在购房时喜欢用大陆亲友的姓名,因而难以统计。
林晓表示,“金门人口不过2万多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金门台胞在厦门购有住房就有三四千套。”
“福建经济与台湾经济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海峡经济区应该只是迟早的事情。” 罗宪德说。
与宝岛台湾咫尺相望的特殊地缘,更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种责任——承载祖国大陆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诚意与信心。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召开前的2月28日,台湾《经济日报》就刊载了一篇关于海峡西岸的文章,小标题分别是“长珠三角,宛如两翼”、“黄金海道,不再错过”、“引擎启动,山海齐鸣”,认为海峡西岸的时代即将来临。
种种迹象表明,海峡西岸正在崛起一个新的经济区,它不仅将辐射内地,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两岸实现“三通”之后,经济融合已经基本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东岸的吸引力日渐增强,最终会形成一个“环海峡经济圈”。
本报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