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这次“2005杭州生活品质系列点评”中,入选代表人物的,不乏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功成名就的他们,往往都拥有高贵优雅的生活品质:有的每天清晨在自家的泳池里游上半个小时,有的办公室里放满了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古董家具,有的每年必去巴黎和米兰,为的是寻找一种创造的灵感……
在这些人身上,生活品质和财富的关系格外密切,以至于让人怀疑,如果没有可观的收入,一个平民百姓,如你我,是不是只能“过过日子”而谈不上讲求品质?
跟随杭州“生活品质”点评专家,我们来到刚刚修旧如旧的玛瑙寺。空地上,数十个大妈大婶正在晨练,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见我们一群人来,马上从中分辨出了“阿六头”安峰,就像看见了久别的亲人似地,激动地将安峰团团围住。“你的‘粉丝’年龄偏大啊!”我们取笑道。“嗯,刚才的那一拨,有的是下岗女工,有的退休在家,每天在西湖边锻炼、唱戏、爬山,盯牢看我的节目。虽然我的‘粉丝’大都是平民百姓,收入不多,但看电视、逛西湖、品龙井、打老K的工夫可不少,要说生活品质,他们比我们高!”安峰的一句玩笑话道出精髓。
2005年,杭州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虽然人均概念掩盖了贫富差距,但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与个人生活品质的高低当然密切相关。不久之前公布的《2005中国100个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中“东部强于西部,沿海优于内陆”,更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是,“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注意力就从简单生存转移到生活质量上来了。虽然不同收入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标准不同,但是只要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就是快乐幸福的。而经济对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反而下降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这样认为。
“好比我们在西湖上看到的,如果你有钱,自可以在西湖上包条游船,品着楼外楼的美味佳肴;没钱的,带上干粮,不花一分钱,也可以在西湖边消磨一整天,十里锒铛、北高峰、凤凰岭、宝石山,西湖周边的山山水水,任君登临游赏。”文艺评论家曹工化这样补充道。
“我认识一家普通的杭州人。爸爸和妈妈都是国企职工,两个儿子中专毕业不久,一个做厨师,一个在药房,烹调技术一个比一个出神入化。晚餐时候,两个儿子在厨房里忙进忙出。坛子里用白酒浸着醉鸡;一盘桂花糖藕又添上。女主人左一句我们老公,右一句我们儿子,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美。这样的生活难道就没有品质?”
看来,生活品质的前提是你热爱生活,而不是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