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生活品质总要有文化作为底蕴,才显得格调高雅,货真价实。
无怪乎,被列入“2005杭州生活品质代表人物”名单中的候选人物,有的是赫赫有名的作家,常年孜孜不倦的致力于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有的是大学教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民办音乐图书馆;有的是享誉海内外的戏曲名角,致力于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哪怕是文化程度不算太高的“阿六头”安峰,除了说新闻之外,还干起了文人雅事,一本《沿着名人的足迹吃遍杭州》的书上注明作者:食客安峰。
难道只有和文化沾边的生活,才是有品质的生活?如果一个一般老百姓,缺乏沉厚的文化功底,那我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的生活,是不是就谈不上品质了呢?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场的专家也表示,“我们的点评,应该多一点平民色彩,平民百姓的生活也许没那么多文化内涵和理论,但是只要是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就应该是高品位的。”
在代表人物的候选名单里,我看到了“林国庆”这个名字。这是一位在小巷里弄忙了20多年的社区干部,一位始终保持着热心肠的普通人。在上城区劳动路社区,林国庆一手创立的“姐妹编织社”,让几百个下岗女工、残障人士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自立。如今,“编织社”远远不是劳动路一个社区的,周围社区甚至萧山、富阳等地的妇女都加入进来,用自己的巧手做一些手工制品,成为许多人重要的生计来源。
其实,只要细心留意周遭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像林国庆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有的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空巢老人送去爱心,有的作为公益红娘,给单身家庭牵线搭桥,有的发起民间助学,为边远山区的贫困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含量,何尝不是在提升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何尝不是生活品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