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俄罗斯年”的开幕仪式,持续一年、涵盖多领域的“俄罗斯年”的200多项活动随后陆续展开。
中国和俄罗斯互相举办“国家年”活动,是中俄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进一步推动双边务实合作,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共同关切拉近两个大国
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中俄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在中俄领导人共同努力下,创建了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安全互利的新型国家关系。尤其2001年7月双方通过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把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愿望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使中俄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标识两国完整的边界线。这些里程碑式的举措,为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目前中俄关系已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普京在2006年年初点评中俄关系时指出:“2005年已经过去,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双边关系当中充满着新的契机,并且为将来两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务实合作的几个着力点
中俄双方高层领导已达成共识:“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是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今后,双方将更加重视中俄之间的互信基础建设问题。
首先要解决中俄政治关系的上热下冷状况。近年两国上层交往频繁,2005年一年内中俄两国元首共举行了4次会晤,但在普通百姓间交往还不多,相互了解也不够。
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两国首脑确定今年为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俄罗斯将举办“中国年”。普京在2006年新春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希望“这一大规模活动有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是推动解决中俄经济合作中的一些问题。与成熟、稳定的政治关系相比,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与两个大国的地位及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也不符合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要求。虽然中俄双边贸易额已从90年代的两位数跃升至今天的3位数,2005年中俄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但离实现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到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两国政府及相关机构也在考虑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推动落实两国已达成的经济合作项目。
第三,中俄现有油气合作项目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推动能源合作已成为双方重大课题。虽然中俄双方一致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预计使俄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到1000万吨,并争取在2006年达到1500万吨。但据俄罗斯“后贝加尔—满洲里”海关年初公布的消息,俄2005年远未完成对中国原油出口的铁路运输计划,原计划的700万吨原油,实际出口了518万吨,大大低于中俄双方商定的计划。在普京访华前夕,俄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中国记者联合采访时表示,俄方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以实现2006年对华石油出口1500万吨这一目标。他说,去年两国有关公司签署了关于建设远东输油管道通往中国支线(从斯科沃罗季诺至俄中边境)问题的议定书。该议定书应该得到履行。
普京总统坚决支持修建“泰纳线”方案。今年1月6日,普京重申俄将在今夏开始“泰纳线”一期工程建设,预计2008年完工。就在其访华前夕,俄罗斯生态、技术和原子能监督局3月6日通过了对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项目进行的国家生态鉴定。
此外,在天然气合作领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正在研究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具体方案。其中俄罗斯沿阿尔泰地区至中国新疆路线对华出口天然气的方案值得认真考虑。由此看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值得期待。
(据《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