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稿 王 轲 王晓乐 本版图片 张移峰 谢伟洪
余杭
宣传周
3
就像一条绿色的围巾,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拱卫杭州主城,风情万种。
余杭区地势自西北山区向东南平原倾斜,辖境内有东苕溪、运河和上塘河三大水系。东部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西部山区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40.6%以上。目前,余杭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小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32.28万亩,新建绿色廊道36.6公里,面积290万平方米,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2.63万亩,省级绿色农产品9个,有机食品基地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绿色”成为余杭给人的一个主印象。
早起步
喊响“生态城区”口号
余杭区生态建设起步较早,2002年初就提出良渚以西地区实行生态保护,开展生态村镇建设。
2003年1月,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经济强区、生态城区、文化名区”的目标,并把加快生态建设作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3年12月,根据《国家生态建设纲要》,结合余杭“一副三组团”的总体规划,编制了《余杭生态区建设规划》,把全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西部山区为生态保育区,中部为生态控制区,东部为生态协调区。
2004年9月,根据生态规划的建设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余杭区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的意见》和《2004-2007年余杭生态区建设行动计划》,将生态建设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生态规划的编制使全区的环境建设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构想获得了有效载体,为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肯投入
环境保护成绩亮丽
2005年,余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其他项目的生态资金投入达到3亿多元。建成绿色廊道14.2公里,关停18座矿山,实施生态复绿,复绿面积达1.2万平方米。配合杭州开展“三口五路”整治,乔司、五常等入城口都达到了亮化、美化、洁化的目标。
全区已关闭“十五小”企业64家,小石矿232家,水泥厂8家,125家重点污染企业建成治污设施,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之内。临平污水处理工程(包括七格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具备5万吨/日处理能力,城区污水处理率40%。塘栖、良渚、余杭三个组团的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已完成,年底基本建成。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2家,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750吨,危险固废处置中心1座。结合“双整治”、“创模”、“创卫”等活动,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清洁”工程,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善。苕溪是余杭的母亲河,除了滋养生活在余杭的人们外,她还为杭州数十万的居民提供饮用水。而去年苕溪流域大范围的禁鸭工作也为保护母亲河、保护杭州数十万人的饮用水源作出了贡献。
抓机遇
初步享受生态红利
生态是保障,同样是机遇。
去年金秋时节,杭州市余杭区的西部迎来一个个亿元规模的投资项目——德国益利素勒、芬兰斯凯菲尔等国际大公司纷纷选择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大展宏图。余杭向来有“东强西弱”的说法,而从2004年各乡镇的财政收入排名看,地处该区西部的闲林、良渚、余杭等镇却位列三甲。种种迹象表明,余杭经济发展的亮点正从交通、区位优势较大的东部临平地带向原以农林业为主、生态环境优越的西部转移。余杭开始初步享受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世界最大的精细漆包线生产商益利素勒集团就是跑遍余杭山头,最终才落户在空气清新、绿树葱茏的瓶窑镇小岭头的。精细漆包线生产对大气环境的要求特别苛刻,如果空气中粉尘超标,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而瓶窑的整个生态环境恰好适合“益利素勒”的要求。生产通信和电子设备的“斯凯菲尔”同样出于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选择了交通并不十分方便的黄湖镇投资。这两个大项目第一期投资都是3000万美元。生产汽车配件的美国卡莱公司和生产玻璃的德国海因茨控股公司也分别选择了余杭西部的塘栖和径山。这些折合人民币超过亿元的投资大项目,在余杭经济发达、工业集聚的东部反而少有。而以山水资源作卖点的“闲林良渚板块”也引来大批房地产开发商。
大项目在西部接连落户,让余杭人明白:生态区建设的努力不是把钱扔在水里,不是用环保制约经济,而是实实在在地产生了经济效益。中泰乡原来以石矿开采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漫天呛人的尘土换来的还是财政紧张。副乡长宋善良回忆说,1995年,矿点有117个,但政府连工资都还欠了好多个月。10年过去,矿点只剩下不到20个,而中泰乡的财政收入是10年前的10倍,今年预计达到5000万元。原因就在于狠抓生态建设,引进低污染的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
为提高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参与生态区建设的积极性,余杭对山区镇乡的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对鸬鸟等镇乡的生态补偿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形成政策引导和机制激励。
看我
余杭
青山
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