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兄弟三人同为院士,但由于年岁悬殊,再加上梁思礼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与其他两个兄弟相处的时间并不太多。然而,他依然从兄长姐姐们的描述中触摸到了父亲对子女一种开明的爱。
“今天,我自己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深深折服于父亲在那个年代就实践了非常科学的教育理念。”梁思礼院士说。他觉得父亲非常成功地培养了孩子们的三项精神。“爱国精神不说了,另外两项是独立精神,鼓励我们按照兴趣选择发展方向;乐观精神,鼓励我们发现生命价值的乐趣。”
在梁家子女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特别有生气的人。他自己就说过“我平生对自己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致勃勃,什么悲观啊,厌世啊,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可以说完全没有”,“我认为,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这种乐观精神,深深影响了孩子们,使他们都以兴趣广泛,各方面全面发展为荣。
梁思礼知道他大哥梁思成在清华读书时,各科成绩优秀,业余爱好十分广泛,是清华大学铜管乐队的队长,还在全校运动会上获得过跳高第一名。即使这样,父亲还是要求已到美国留学三年的大哥 “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至于梁思礼自己,除了是一个火箭控制专家外,年轻时还是一个古典式摔跤的好手,篮球爱好者。现在对于音乐、摄影、游泳等也都非常喜爱。
父亲对孩子开明的爱,还表现在不苛求孩子,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精神。1927年8月,姐姐思庄留学时对英文成绩不满意,父亲多次去信安慰她“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就好了!”这和眼下某些只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迥乎不同。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已学习一年,该选学具体的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但对生物学始终引不起兴趣,她十分苦恼,并向大哥思成叙说了此事。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思礼回忆自己高中毕业赴美的留学生涯时,也用了一个词:“独立”。他说:“我那会儿就是在学校里头当侍者,端盘子,洗碟子洗碗,那会儿就是刚18岁。后来第二个暑假因为我学会了游泳了,就当救生员。后来去学工科,去找补助金,全是自己申请,总之就是全靠自己来!”梁思礼说,这种精神也是家庭熏陶的结果。生活上这样,用在工作上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这种态度去做事,没有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