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开栏语
· 寒士家风 梁门三杰
· 离别,骤然失去的父爱
· 教育,父亲的开明之爱
· 文化名门的精神
· 家风,名门的“寒士”品格
· 人物名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家风,名门的“寒士”品格
  “梁家到底有什么诀窍,一门能出三个院士?”作为梁启超惟一健在的子女,梁思礼经常要面对这样的问题。确实,对于许多人而言,梁家满门皆才俊,这不由不让人称奇。

  梁启超的9个子女,都各自在经济学、图书馆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颇有建树,其中更有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航天专家梁思礼这3位兄弟院士,留下了“一门三院士”的美谈。

  “您觉得是先天遗传基因比较好,还是家学渊源呢?”面对记者这个提问,梁思礼笑了:“这个真不好说!父亲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他‘六岁读毕《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相比之下,我自叹不如,只能说得到了一个良好的遗传毛坯而已!”

  在不少人眼里,梁家才俊应该归于富裕的经济条件给他们提供了较好的教育——当时,梁家孩子大部分都先后留学国外。但事实并非全部如此,“父亲在世时,因为有父亲的工资和稿费,生活条件的确不错,但也绝非大富大贵。父亲过世后,家境日益艰难。为了生计,母亲只好把家中的老房子加以变卖。”

  家境的变迁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梁思礼说可能是父亲的育人之道,塑造了各位兄弟姐妹健全的身心。他回忆说,在梁家,长辈对孩子的要求不是“做大官,发大财,出人头地”,而是“做大事,做实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梁启超一直向孩子们倡导的“寒士家风”的要义所在。

  作为清末百日维新运动的先驱者,梁启超一生都在为“新民、强国”、民族复兴而奔波努力,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同样也影响了梁思礼的一生,成为他一生最大的财富,终生受益。

  “年纪越大,我越觉得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爱国思想。”回想往事,梁思礼不由感叹再三,唏嘘不已,“因为,我是梁启超的儿子。”

  父亲逝世之后,通过母亲、兄弟以及父亲学说的影响,他渐渐对父亲有了更多的认识。小时候,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按照传统教子的方式给他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中学时,中华书局编写了一套梁启超合辑,他认真阅读了《少年中国说》等父亲写的文章,对父亲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天津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个公园的门口挂着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更让少年梁思礼体会到,只有国家的强盛,才有可能不再受列强欺侮。

  1941年,满怀父亲“工业救国、技术救国”思想的梁思礼,留学美国。“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像你父亲一样,为国家作贡献。”临别时,母亲这样叮嘱他。在美国,梁思礼主修无线电,以后又学自动控制,获得了硕士及博士学位。1949年,新中国将要成立的消息,让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梁思礼归心似箭。离开母亲已经八年了,他要回家。当船到天津码头的时候,看见白发苍苍的母亲站在那儿,梁思礼心情顿时如潮水般起伏,“八年了。母亲伸开两个手臂来迎接我,就像祖国欢迎我一样。”

  禀承着这种人生信念,梁思礼响应祖国的需要,不计名利,投身于航天事业五十载而坚贞不渝。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也都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和许多大家族不同,梁思礼说自己家没什么特别明确的见诸文字的家规家训。但父亲教育的点点滴滴,他却能随口说出好几条“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人生百年,立幼于学”、“人类只要有精神,生活不枯竭”、“磨炼人格”。这些都是梁启超培养“寒士家风”的重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