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锡荣,1914年出生,浙江萧山人。1952年在绍兴云集酒厂当工人。1960年2月经浙江省委批准提任为工人工程师,后担任绍兴酿酒总厂生产股长、厂长。曾3次获浙江省劳模称号,1959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98年去世。
沈锡荣从13岁进酒厂做长工,到69岁因患膀胱癌离开工作岗位,在酒厂整整工作了55年。沈锡荣文化不高,但他善于钻研,1954年,他利用废弃枯糟复制黄酒,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粮食。
1958年初正值大跃进,一部分人提出黄酒产量要比上年翻一番,厂里炸开了锅。沈锡荣却蹲在角落里寻思开来。酿酒的第一道工序是蒸饭,沈锡荣知道这是增加产量的关键,他想其中必有潜力可挖。他终于发现蒸饭时一般都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饭粒未蒸熟,不蒸熟的饭不但不会变酒,相反会增加酒的酸度,对质量有害。沈锡荣想出办法,在蒸饭时按米的质量,淋上10至20斤的开水,果然蒸饭全部熟透,由原来每缸出酒650斤提高到680斤,质量也达标。沈锡荣创造的“淋水蒸饭法”经验迅速在全厂推广。
沈锡荣还发现,酒厂复制糟烧产量很低,每百斤坯要少出5至6斤白酒。他就和老工人们一起搞“试验田”,终于找出原因。通过改进操作工艺,使产量大幅度提高。1958年酒厂每人平均产值达到了19351元,比上年提高138.3%,实现了产量产值都翻一番,轰动全国。因为这在中国酿酒史上绝无仅有。沈锡荣酿制的黄酒曾被列入“全国八大名酒”。沈锡荣为此被业内称为“酿酒状元”。
沈锡荣从一个普通的酿酒工人成为酿酒工程师、党总支书记、厂长,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他到上海出差时为了省钱不住旅馆,睡马路。单位每次分房和加工资,他都让给别人。他的3个子女一个也没有安排在自己厂里。
推荐理由:一个一生都献给酿酒事业的人,文化不高却捧得行业状元桂冠,甘于吃苦,善于钻研,创造佳酿无数。沈锡荣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往往是从琢磨一粒米、一斤水开始的。
(省总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