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一个艺术展的三个侧面
· 一个被称为“异术”的展览
· 一座租金昂贵的艺术馆
· 一位传奇色彩的艺术总监
· 创作30多首歌词赞美台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位传奇色彩的艺术总监
  据说55岁的艺术总监陆蓉之教授一周工作7天,每天只睡4个小时。这我没有当面和她核实。当代艺术馆的工作人员说,她坐飞机就像出门打车,一个星期可以飞四五个地方,这倒得到了她的证实。

  在上海艺术馆顶楼的意大利餐厅见到她时,前一天她刚从北京回来,第二天又要去台湾。在我们交谈之前,她正和一些朋友聊得起劲;采访结束时,等着跟她谈话的还有好几位。期间,意大利大使忽然来访,更使她不得不在几张桌子之间来回走动。

  关于她的传奇故事,在美术圈里流传甚广。这些故事颇能说明她的个性,也能间接看出她策展的思路。不妨略提一二。

  生在上海、长在台湾的陆蓉之说,她的外公在上海老城隍庙开有一爿相传几代的中药铺子,名叫“郁良心堂”,去世前把全部家产都捐给了基金会。她则十几岁就去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人称天才儿童。在欧洲,她饱读西方艺术史,也曾经是个朋克少女。回台湾后,她风头依然很劲,是当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最早的研究者之一,著作等身,其中包括《后现代的艺术现象》、《当代美术透视》、《和想象一起跳舞》、《台湾(当代)女性艺术史》等。

  陆蓉之的先生被她亲昵地称作“老爷”,名叫傅申,是台湾知名的艺术史学家、书画鉴评专家,比她年长20岁。陆蓉之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就奉他为偶像。傅申以前是陆蓉之家的常客、一起听昆曲的“票友”。傅申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在耶鲁大学任教授,并曾在美国国家博物馆任职20多年。

  陆蓉之创作过一个影响很大的作品《与100个男人合影》。当这些照片摆在一起时,有人看到了时光的流逝,有人看到男女地位的变迁。

  尽管很多女性,在这个年龄已经在考虑退休,陆蓉之依然穿着皮靴短裙,带着鸭舌帽。她不避讳年龄,更坦言自己长得不好看,在年轻时平添了许多烦恼。但是,她在谈话时,常常是笑着的,一笑就眯起了眼睛。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陆蓉之是打义工的人,不收分文报酬。现在,上海已经成为她的主要居住地,除了去各地开会,每周照例回台湾教一天书,她尽量待在艺术馆里布置、策划,这个雅致的餐厅就成了她的会客室。

  对于艺术未来的走向,陆蓉之有太多的话要说。她说,20世纪之前是具像艺术的时期,整个20世纪则可以说是抽象艺术发展的过程。但抽象到了极限,什么都没有了,走到头了,当初的先锋人物也变成老头了。21世纪我们该去追随什么呢?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这个世纪又能取得什么样的身份?

  陆蓉之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她的视点落到动漫艺术上。动漫本来是商业的一种,她却愿意更认真地看待它,视之为一种艺术,一种新的美学价值选项。

  落实到展品上,陆蓉之的选择倒不像想象的那么离经叛道,她说她找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手”。这是一个电脑的时代,什么都可以用电脑去做,去修改,手被废掉了。她希望在艺术品中看到手的痕迹,手的极致。

  另外一个是“中国的文人传统”。在陆蓉之的理解中,艺术创作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艺术不是终极产品,而是衍生的。在艺术品中读到民族历史性的情景。

  她今年在艺术馆推出的展览,邀请了中外80余名设计师和艺术家,正是她这一系列思考的结果。她希望这些展览能勾勒出她心目中未来艺术走向的路线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