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起,一股从湖北刮过来的“掉渣烧饼”风,一下子吹热了甬城小吃市场。一时间,要吃这种两元钱一只、有“中国式匹萨”之称的烧饼得排长队,一家烧饼店一天就能卖掉3000个。由于生意太火,开业不久“模仿秀”便冒了出来。短短数月间,打着“武大郎烧饼”、“武大爷烧饼”、“掉渣烧饼”、“怪味烧饼”等招牌的烧饼店在甬城街头巷尾遍地开花。
不过,这种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春节过后,烧饼店前的长队没了,经营不下去关门的也有了。城隍庙步行街上的“皇后烧饼”开门一星期就关门歇业,“武大郎烧饼”天一广场连锁店也在不久前停业。据一位“武大郎烧饼”店的老板称,目前每天的销售额已从最多时的5000多元降到700元左右。
烧饼为何骤热又骤冷?冷静分析一下,“武大郎烧饼”能够在短时间内火爆,就是通过差异化手段创造出了一个细分市场。这种土得掉渣却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烧饼在口味上和我们原先吃的烧饼不同,这就引起了许多人尝鲜的兴趣。而商家在取名上也花了番心思,体现出了差异。在经营模式上,烧饼店用上了现代营销手段:这些烧饼店不但有独立的店面和鲜明的店标,而且在包装纸袋上注入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制作上,不再使用传统的煤球炉,而是采用正规制作食品的烘烤设备。另外,烧饼店刚开出来相对缺货的场面,也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该现象也反映了一个简单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而人们一旦对之失去了好奇心,销售量必然缩水。“武大郎”、“西门庆”这些名称只能短时间吸引消费者,要想生意好下去,还要看烧饼有没有“真材实料”。“第一次买烧饼,吃后的感觉是‘不过如此’,那么在满足好奇心之后,就不会再去买第二个”。这样市场就会缩水,而烧饼连锁店开得越多,亏损就会越大。
烧饼热逐渐降温了,这或许是个调整的契机,一部分产品质量欠佳和经营不善的加盟店将被淘汰,这有利于品牌的整合市场的维护。当然,这“掉渣烧饼”要想真正成为中国的匹萨饼,除了需要好口味,还得细心经营品牌,提升管理水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