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当中,像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这样的重大建设项目少了,而涉及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无形”工程多了。
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这一明显变化表明:中国的发展正在从外延的扩张转向内涵的深化;从注重硬实力的打造转向寻求软实力的提升;从促进总量增长转向更加贴近民生。
“宏篇巨制”的项目少了
贴近民心的“无形”工程多了
提起“十五”计划,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四个改变中国经济版图的大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唐祖宣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他翻遍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时,没有找到一个和这四大工程相提并论的新开工项目。“这让我感到意外”,唐祖宣说。
夏林代表发现了另一个变化:在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这些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工程数量多了起来:在群众意见相对比较集中的教育领域,列出的重点工程就有6个;在相对比较薄弱的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建设的工程达到9个;在公共文化领域,列出了7项重点工程。
“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针对现实、着眼长远的育德工程。”王征委员说。
用无数“无形”工程来
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大工程
夏林代表说,“我们要善于用无数‘无形’工程,来解决民生疾苦,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大工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重点。来自河南信阳老区的竹学军代表说,新农村建设看似无形,却是一项比任何一个有形工程都要大得多的工程。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带给全国人民尤其是9亿农民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后,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需求的不足,已代替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成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姜彦秋代表说,从两会代表、委员的发言看,单纯谈GDP的少了,谈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多了。这是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要有的转变。
由大变强,单靠钢筋水泥
是垒不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城市基础设施面貌一新。这些有形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然而涉及到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无形差距,并没有随之而缩小。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人们的担忧: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日本和美国的三十分之一,82%的集成电路芯片、70%的数控机床依靠进口。有些设备几乎100%依靠进口。
“我们不但要缩小总量的差距,更要缩小核心竞争力的差距。由大变强,单靠钢筋水泥是垒不出来的。”吴天君代表说。
代表委员们在审议和讨论时,还发现了一类“无形工程”。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十一五”期间重点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达14个。
“无论是核心电子器件开发,还是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无论是高档数控机床的研究,还是重大新药的创制,也都是不容易被老百姓看得见的工程,但却是中国最需要提升竞争力的工程。”唐祖宣代表说。
科技工程,看似无形,润物无声,它所产生的能量比物质的工程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吴天君代表说,一大批科技领域的专项,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从“有形”项目,到“无形”工程——我国重点工程变化传递了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取向。
新华社记者 赵承 顾立林 刘刚 (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