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到邵元珍大妈的时候,她正坐在灵隐寺门前的大树下等人,胸口挂着一张牌子,上面写着“金山香客8016号,联系电话……”。
邵大妈今年56岁,是上海金山县郎下乡人。21年前,35岁的邵大妈跟着婆婆来杭州烧香,这一来,就来了21年,每年春天这个时候,邵大妈和她的姐妹们,就背着黄色香袋,头戴着红色蚕花,来杭州上香。
虽然年年如此,上杭州烧香仍然是邵大妈的年度大事。临行的好几天前,邵大妈就包好了粽子,买了苹果、橘子、话梅……,儿子递给她200块钱,她自己再贴100块钱,“300块钱揣在兜里就很体面了”。3月6日夜里,邵大妈兴奋得一夜没睡好。7日凌晨4点不到,还没等闹钟响邵大妈就起床了。凌晨5点,邵大妈和几个老姐妹背着鼓鼓囊囊的香袋,美滋滋地上了村头等候的上香专车。
4辆大巴车载着郎下乡200多号人,浩浩荡荡地往杭州进发,这俨然成了郎下乡的年度大事。十年前邵大妈们都是自己约好姐妹订好香船来杭州的。现在乡里出面组织,早在去年年中,乡里就在筹备来年赴杭州烧香的活动了,到年底确定了报名人数,乡里和公交公司联系好车辆和司机,有的村老年协会还给本村烧香老人补贴。
“这个胸牌是今年乡里的新花样,担心我们年纪大的走丢了吧,”邵大妈让我看她的胸牌,乐呵呵地笑着。在她周围密密麻麻坐着不少挂胸牌的,都是邵大妈老乡,还有胸前别块“嘉兴新丰”红布的,又是另外的烧香团体。
“怎么不进去啊?这么多人坐在门口,”我不解的问道。“里外门票加起来要65块钱,不划算哦,”邵大妈显然已经经验老道,“我们已经去了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了,接着去净寺、玉皇山,这5个地方门票总共不到60啊,灵隐寺等我上了70岁就可以免门票了。”
邵大妈这笔烧香账算得可真细,怪不得灵隐附近的野导游,看到我这类散客模样的人,像是蜜蜂见了花一样地兴奋,对于邵大妈这样成群结队熟门熟路的香客,却视若无睹,很识趣地站到一边去了。我想这些野导游心里一定在嘀咕,这帮抠门的老香客。
不过抠门的老香客也有出手大方的时候。灵隐周围的旅游品商店里满眼都是背着黄色香袋的烧香老太,连身上背的香袋大多都有灵隐的标志。等人的当儿,邵大妈也进了旅游品商店。
没多久的功夫,邵大妈出来了,很满足的样子。“这件小花衣服,是给孙女的,10块钱,山核桃两包,15块钱,两个布娃娃,30块钱,孙子孙女一人一个,3包青梅,15块钱,”邵大妈从她的黄色香包里拿出一件又一件,向我展示她的成果。
“300块钱,够用吗?”我问。“够用够用,”邵大妈连连点头,“来回路费40块钱,香烛是乡里统一批发的,才20块钱。我还省下了灵隐寺的门票钱,还有100多块的零用呢。”
临近中午,邵大妈和她的大部队同乡,纷纷拿出五花八门的干粮,在灵隐寺门口开始路边野餐。两百来号人沿着路边坐开来,规模不可谓不大,这让我想起了小学生的春游,欢声笑语的气氛,大家席地而坐分享瓜果干粮的情形,都像极了小学生春游。领队的是个重达185斤的陆小妹大妈,天然的大嗓门不用喇叭,“大家注意卫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啊。”这句话更让我觉得这是集体春游。
“大妈,你们20年前是怎么来杭州的啊?”我也坐在中间和他们聊开了。“坐船啊,在杭州要住上几天,”邵大妈指指她旁边的一位老太太,“她是我们当中年纪最大的,那时候是她带着我们来的。”
“我今年80差一岁,40多年前就来杭州烧香了,”邵大妈指给我的这位老太太叫盛银娣,身板硬朗,走起路来还带小跑,借助周围人的翻译,我终于弄清楚40年前的上香路。那时,苏杭一带乡村都有“香会”组织,由“香头”带领,数十成群,肩挂黄包,手携香篮,腰糸红带,头插红花,乘16个小时香船来杭,停泊于松木场、拱宸桥一带,进香者以船为家,步行为主,一天之内来回百余里,烧遍三山寺庙之香,名叫“烧跑香”。“中间断过十多年,到80年代大家日子好过了,我又带着村里人来烧香了。”
“怎么专拣这个时候来呢?”“过去来杭州烧香是有讲究的,农村里都种田啊,养蚕啊,这个时候正好是农隙,来杭州烧香祈求五谷桑蚕丰收。”盛老太的确是专家,围坐的大妈大婶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意见,“现在我们村是农业示范区,水稻、香樟,一种都是上万亩的,土地都承包给大户了,家里一般不种田也不养蚕,我们捡这个时候出来就觉得春天杭州天气好景色好啊”,“我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到镇里的工厂打工,我和老伴在家里看守香樟树,一亩每年能补贴500块钱,两个孩子每个月给我们500块零用钱,另外我们每月每人有70块钱养老金,手头还算宽裕,就想出来走走,”邵大妈当着众多老姐妹把自己的家底抖落出来,“我们家条件一般的,陆宝妹家才叫好呢,两个子女都是大学生,在上海工作,陆宝妹老两口每年都出去旅游,北京、海南都去过了。”邵大妈说的陆宝妹也在烧香大部队当中,听到老姐妹这么说,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又分明有些得意。
“要走了,大家收拾好去玉皇山,”领队站起来宣布,最后一站他们要去玉皇山福星观。“除了拜佛还要拜神仙啊?”我问,“要去的,只要能保佑我们全家人平平安安就好了!”在福星观,邵大妈捐了10块钱,拿到一张纸头,是专给老人写的《颐养歌》,大妈不识字,让我念给她听,“……内孙外孙一样看,儿亦心欢女亦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亦相安富亦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亦乐观闲亦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邵大妈开心得不得了,“我要把这张纸头拿回去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