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花甲的鲁冠球代表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无论是议政发言,还是面对镜头,每每动情之时,总要笑报家门:“我是农民出身。”
这位万向集团“掌门人”告诉记者:“企业经历了30多年,名称前前后后改过10次,可我的‘三农’情结不会变!”
从田野走向世界,到如今“把外国人的钱赚回来反哺农业”,鲁冠球一直根植农村,致力农业,情系农民。虽说他的主业是汽车零配件,但万向集团下属还有一个“万向三农集团”,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致力农业产业,80年代搞“立体农场”,90年代搞“创汇农业”,从新世纪开始搞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已拥有资产50亿元。虽然农业产业利薄,只占万向集团的一小部分,但鲁冠球看重的是,许多农民由此获得就业和增收。
其实,鲁冠球兴办农业产业并不如制造业那么顺利。多年来,他对“三农”的出路有着务实的深思熟虑。于是,当新农村建设成为这次人大会议的关注热点时,鲁冠球想说的很多。在大会开幕当天下午,他就在分组会上一吐为快——以工哺农的实践和体会。他提交的5份建议中,就有3份是有关“三农”的。这位曾经上“福布斯”富豪榜的老人没有忘本。
于是,在代表团随后举行的会议上,鲁冠球原本只想更多地听听团内其他代表关于“三农”的真知灼见。可是,吴仪副总理惦记着他,席间点了他的名字,很希望听他“说一说”。最令鲁冠球感动的是,大会开幕第三天,温家宝总理也惦记着他,在其他代表发言之后,还是点了他的名,执意让他发言。
农民出身的鲁冠球,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向总理述说反哺农业的想法:“如果9亿农民长期困在农村,绝对富不起来,一定要把农民转移出来,分离出来,这样就可以富裕起来。”对此,他建议,工业企业投资农业的资本,是否能在税前列支;安置农民就业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是不是可以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其有积极性吸纳农民就业,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温总理频频点头,把鲁冠球的建议要点,记在了笔记本上,并向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本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