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胡振 毛传来)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今天提交了《以政策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汪晓村告诉记者,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将出现一次前所未有的人才需求热潮。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去年我国各类高校在校生已超过2000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一年就有300多万名。如果按当年72.6%的总就业率计算,每年将有90多万名毕业生暂无就业岗位。这对新农村建设来说,是巨大的人才资源。
“不过,光有简单的需求和供给,并不能完成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汪晓村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果要让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政策,对人才资源流向进行必要的引导。
“要将新农村的人才需求、输送和培养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汪晓村说,同时,政府部门要为到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学生到农村去,吃苦不是目的,立足点是有效地弥补农村人才资源的不足。此外,高校既要努力培养从事高深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要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要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使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后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