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就要到了。这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正式发表的纪念日。整整43年过去了,仍然有关于雷锋的“首次”报道面世,是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的。这一回是有一本关于雷锋的传记将于3月5日出版,新闻点是300多张雷锋及初恋女友照片首次被公开(详见2月28日《新民晚报》)。
我首先想说,虽然尚未读到该书,但报纸上作为印证“首次”而先期刊登出来的那4幅照片(包括刻意强调的其初恋女友照片),几年前我就看过;这不是说我有内部渠道或与摄影师稔熟,而是在一个公开出版、名气相当大的报纸或杂志上看到的。可惜,因为没想到日后还会面临“首次”问题,当时也就没有刻意记下那家媒体的名字。不过,我要说的问题关键并不在这里,而在于这部传记“从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雷锋形象”。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我们以前看到的雷锋,是平面的,至少是欠丰满的?那么,这本书的问世,算是“以正视听”了?
以前我们看到的雷锋,的确是“遮遮掩掩”的雷锋——这当然怪不得雷锋本人。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雷锋,就有什么样的雷锋。雷锋适用于任何时代。上面那篇报道现在又告诉我们,“雷锋当年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我不知道写这篇报道的记者的年纪几何,是不是本身也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但我这一辈人心目中的雷锋形象显然不同,更多的却是他如何艰苦朴素。比如他那个著名的“节约箱”,还有他那双补了又补的千层底袜子,等等。
在我看来,适用于任何时代的只应当是雷锋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永恒的,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学习雷锋首先该学习他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其次是学习他的一以贯之。而我们长期以来哪怕是现如今,大抵还都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在方式上做文章,甚至是制造噱头。包括笔者,好多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每年3月份,集体组织上街去学雷锋,一年的好事都攒在3月5日那一天或那个月去做。于是,民间有“三月来,四月走,雷锋叔叔没户口”的谚语。这该是需要我们引起重视而不只是一笑了之的谚语!
同样,在对雷锋本人的宣传上,我以为也没有必要制造噱头。雷锋只有22年的短暂生命年华,他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全面认识这个伟大的战士,呈现给世人一个完完整整的雷锋当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清晰雷锋之于我们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说,从前强调其“艰苦朴素”而略去“时尚潮流”是一种割裂,现在突出“时尚潮流”而绝口不提其“艰苦朴素”同样是一种割裂。
这部与“以往介绍雷锋的图书不同”的书——《雷锋1940-1962》能不能让我们认识完整的雷锋,还要拭目以待。但我想,如果单纯地只是在雷锋个人身上不断做文章,可能永远达不到这个目的。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