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建设新农村的新政策
· 新农村建设,一次新的商机
· 国家将投资数千亿建设新农村
· 农村将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 政策已经向民资投来“橄榄枝”
· 为民间资本打开了投资空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设新农村的新政策
  逐步形成稳定资金来源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今年国家将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努力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一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扩大“三项补贴”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快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加大粮食直补力度,全国拟安排142亿元资金。

  二是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积极调整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尽可能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以地(市)为单位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支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排涝泵站改造初步安排中央投资16亿元。

  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力度。大幅度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资,计划再解决2000万人的饮水安全。启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初步安排改建农村公路18万公里。大幅度增加中央投资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四是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6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专项经费150亿元。增加“阳光工程”投入,加快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

  现代流通业走进新农村

  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00多万个食品生产单位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或城乡接合部。绝大多数食品经营户没有履行商品进货验收登记和索票索证制度,一些地方的假冒伪劣产品盛行。

  针对农村市场流通不畅、市场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上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

  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少、能力弱,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要从多方面进行:

  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

  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多种担保形式。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