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耳朵具有几乎与眼睛一样的重要性。但是,在今天,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变化,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聪”慢慢流失,失聪的人正在增加。目前,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人数达2057万,居我国各类残疾人之首,患有老年听力障碍的人有数千万之众。明天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杭州市第一医院的有关专家说,其实,要保护您的耳朵,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让自己更聪一点,不算太难,注意、呵护有关耳朵的细节,就一定会让你拥有一对健康的耳朵,享有健康的听力。
用药导致药物性耳聋
药物是导致很多耳聋的凶手。令人担忧的是,药物性耳聋一旦发生,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上已知的耳毒性药物已达到100余种,可以引起耳聋的常见药物有:
1.庆大霉素。这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对耳的前庭和耳蜗有损害,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品。儿童使用庆大霉素会造成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
2.卡那霉素。此药毒性比庆大霉素要强,卡那霉素在内耳蓄积,早期不出现症状,多在久用药后出现,即使停药仍会持续损害内耳。
3.利尿剂。抑制内耳血管纹的活性,使内耳细胞萎缩变性,病变早期是可逆的,肾功能不全又合并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便可造成永久性耳聋。
4.阿司匹林。可破坏内耳的氧化酶,大量服用后出现头晕、恶心、耳鸣和耳聋。
5.奎宁和氯喹。这是抗疟类药物,妊娠期间服用可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耳聋,产生耳聋的原因与耳蜗小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有关,如果及时停药治疗,内耳的损害是可望恢复的。
6.顺氯胺铂。这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它会破坏细胞DNA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细胞增殖,听力多为双侧对称性下降。
7.避孕药。大量服用可导致内耳淋巴液离子紊乱,产生感音性聋,甚至为永久性聋,多伴有耳鸣,偶有眩晕。
此外,重金属制剂,如铅、汞、砷等有毒重金属,长期接触,除发生身体内脏的中毒,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外,还可出现耳聋。
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因此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的耳毒药物联合应用时有加强作用,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必要时可选用毒性最小的药物。治疗慢性疾病必须长期应用时,应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选择性用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也应当慎用以上药物。孕妇在孕育新生命的时候,谨防病毒感染,避免药物毒性影响;家族性耳聋者,应避免妊娠,一旦发生妊娠应及早终止。
过度焦虑长戴耳机诱发耳聋
走在街头,常可以看到年轻人走路骑车戴着耳机听音乐。在网吧和家里的电脑前,也常看到一个个年轻人戴着耳机玩电脑。与耳机族越来越多成正比的是,到医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和噪声性耳聋患者也日益增多,患者年龄降低,以青少年居多。医生说,情绪过度焦虑和长期使用耳机,已成为耳聋的一个重要诱因。
据医生介绍,与以前中老年人多发突发性耳聋的情况相比,目前青少年患突发性耳聋的数量明显增加,开学之前和开学初尤其集中,这主要是学生在环境适应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所致。同时,许多学生在课间和上学、放学的路上都戴着耳机使用随身听,有的甚至写作业时也戴着耳机。长期佩戴耳机,即使声音不大,也容易引起噪声性耳聋。此外,在酒吧、迪吧,长时间感受高分贝的音乐噪音,同样会引起噪声性耳聋。
专家说,虽然少数轻度突发性耳聋可以自愈,但绝大部分患者要依靠药物治疗才能恢复听力。因此,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要尽早就医。否则,时间一长,会造成不可逆。
耳内发炎引发耳聋
很多人对耳朵发炎不重视,如呼吸道疾病常会引起中耳发炎,但如果吃点抗生素,炎症症状也往往会减轻,很多人因此也就不加重视,拖着不去就医。其他很多因素也会引起中耳炎,如游泳进水、硬物掏耳朵等。医生说,如果不重视耳朵炎症,拖延时间,将会给耳朵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失聪。
穿耳洞穿出炎症
近日,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接诊了一位姜姓小姐。今年春节前,她到某美容门诊部打了两个耳洞。当时戴上一副银质耳钉,后来换上漂亮的耳环,可没过多久,耳洞周围便发红,碰一碰就会流脓流血。医生说,姜小姐的这种情况属于发炎,可能是打耳洞器具消毒不到位所致。
因打耳洞而致耳朵炎症的何止一个姜小姐。现在爱美的女性喜欢戴各种饰物,穿耳洞戴耳环十分普遍。这,让很多女性的耳朵患上炎症。
医生说,对付耳朵炎症,一要注意清洁,经常用酒精棉球擦擦;二是如耳环对局部有过敏刺激,可以换一副试试。如果仍不能好,只好先放弃戴耳环,等局部伤口彻底长好后再说。如果炎症较重,一定要求治医生。
呵护耳朵,有太多的生活细节需要注意。医生建议:
1、避免长时间待在太嘈杂的地方,如歌厅、迪厅、演艺酒吧。
2.在高噪声的环境下工作,要配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
3.耳朵发炎或耳鸣,要立刻看医生。
4.用耳机听CD、MP3等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高,时间别太长。
5.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6.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游泳时要用防水耳塞。
(周文丹 朱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