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今日点击
3  4  
PDF 版
· 一种广泛深刻共识
· 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 一个艰巨历史任务
· 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种广泛深刻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从农民最关心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确保今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比例高于去年,确保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比去年继续有所增加……”

  “让广大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走上更顺畅更便捷的路、用上清洁卫生的燃料、用上既经济又有保障的电……”

  “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大规模培训农民群众……”

  农民高兴不高兴是重要标准

  研讨班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和中央、国家机关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来到中央党校,就一系列专题进行讲解,与学员们共同交流、讨论。大家高兴地说,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清晰、部署明确,中央部门已经和酝酿出台的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现在的关键,是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谋规划、议设想;学政策、提措施……校园内涌动学习、交流、讨论的热潮。分组讨论会场,不同的思路相互交汇;大班交流会上,精彩的发言博得热烈掌声。

  坦诚、热烈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民主、宽松的讨论,累积出行动的共识——

  “要加强一线农业科技力量,切实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要更加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绝不能再走以破坏环境来换取发展速度的路子……”

  “城市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除了加大政府投入,还要注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宏大的事业,亿万农民是这项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学员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准。

  “绝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绝不单纯是兴建新村,更不是大拆大建。”

  充分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

  深有感触的发言,真切中肯。大家普遍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紧紧依靠广大农民,从他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他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思路越说越宽,办法越想越多。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

  沿海发达地区“三农”工作的基础比较好。来自东部地区的学员表示,要按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努力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村庄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上探索新的经验。

  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农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多、压力大。来自这一地区的学员们表示,中部地区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路子,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来自西部的学员们认为,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针对自身特点,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增收门路,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减少贫困人口……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胡锦涛总书记这一席话,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庄严号召。

  春风润万物,鼙鼓催征程。当参加研讨班的领导干部们带着丰硕的收获走出中央党校校园,神州大地春风吹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给广大的中国乡村送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

  (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