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溪市农村,许多农民如今告别用了千百年的粪桶和露天粪坑,与城市居民一样,用上了抽水马桶和生态公厕。
2月20日,记者来到“厕所革命”示范点、兰溪市兰江街道应家村采访。
一进应家村,一家卫生建材商店首先进入记者的视线。店里面各种坐便器一字排开。店主洪卫芬对记者说:“这家店去年4月开张,坐便器卖得特别红火,是‘改厕’让我赚了钱。”村民应宝泉正好来店里买水管扣,记者就跟随他到了村西头的家。
走进应家,他妻子对我们说:“邻居都用上了抽水马桶,我羡慕啊。”原来,应宝泉因为常年在外干泥水工,家里装抽水马桶的事情一直拖着,妻子意见蛮大。
应宝泉指着坐便器说:“安装这个东西,是我的拿手活,后天就可以用了。”他妻子指着木马桶说:“今后,我也同城里人一样,不用再拎马桶了。”
村民黄素香住在老宅里。今年春节儿子与儿媳回家过年,儿子将就着用家里的木马桶,儿媳不愿意,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往村里的生态公厕跑。黄素香看在眼里,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年后她就买回了砖头,急着要改装抽水马桶。她说:“下次儿媳再回家,就不会为‘方便’尴尬了。”
紧挨兰江的应家村,为了种菜、种粮施肥,祖祖辈辈有个习惯,以前几乎每家都建有一只露天粪坑。村支书应连兴告诉记者,村里680户农户,露天粪坑就有624只。村里一年到头臭气熏天,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
村民应兆庆说起这个情景,非常感慨:距他家大门四五米远,原有14只露天粪坑。炎热的夏天,臭气熏得他家天天关紧大门。每到傍晚,粪坑蛆虫四处爬行,引来成群的鸭子进坑捉虫,又掏起粪坑的臭气,人们捂着鼻子都要恶心。说来好笑,这臭粪坑差点将上门女婿拒之门外。原来,第一次来相亲的大女婿,走到应家门口,见大白天大门紧闭,以为没人在家,只好失望地往回走。现在露天粪坑拆除后,家门口可干净了,夏天乘乘凉,冬天晒太阳,家中还开起了小店,卖起了卫生纸等日用品。应兆庆说,村民“方便”的条件好了,连用卫生纸都十分讲究,年轻人特别喜欢用细软的。
马桶改了、粪坑填了,应家村请来了兰溪市农办、能源办、环保站等部门的专家,根据村庄布局统一规划,建起了两座生态公厕和4座普通公厕,污水管道连成网。生态公厕四周是青翠的冬青、杜英;里面贴着白色瓷砖,地面、墙面明亮洁净。蹲坑旁都放有一只塑料桶,用来盛放废纸。粪便用自来水冲洗后进入下水道,到沉淀池、发酵池,再流入过滤池。这些设施都“隐藏”在绿树、草皮的下面,公厕内没了异味。
村委会老主任唐福朝的女儿在北京工作,今年回家过春节,对村里的生态公厕大为感叹:这可与北京的公厕相媲美了。
有了抽水马桶和公共厕所,管理如何跟上去?村“两委”商定,出资3万元聘请8名保洁员。正在生态公厕冲洗的保洁员华卸姣对记者说:“现在大家的卫生习惯慢慢培养起来了,以前公厕一天冲洗3次还不干净,现在冲一次就够了。”
(下转第二版)
上图:应家村的生态公厕。
右小图:改造前的兰溪农村露天粪坑。
(上接第一版)
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市环保检测员许斌来到应家村报喜,该村的污水排放达到了国家Ⅱ类水排放标准。市农办副主任叶洪甘说:“这是科学处理污水的结果。”污水厌氧发酵剩下的沼渣,比直接使用人粪肥力高了近一倍。露天粪坑没了,但村民使用沼渣等肥料种菜、种粮,还节省了大量化肥。
“厕所革命”不光解决了卫生问题,粪便还变成了再生能源。村民应国荣说:“村里建起了沼气池,免费让我家用上了沼气。灶台、管道成本共220元。每年可节省液化气4瓶,每瓶以95元计,不用一年就能赚回成本。”
目前,兰溪开展“厕所革命”的村已有76个,消灭露天粪坑8100多只,建生态公厕37座,有的还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从试点到现在,全市已有一万多户住在老宅内的农民用上了抽水马桶,连同新建户,累计已有9.5万户,全市52%的农户享受到如厕的方便。
兰溪市农办主任唐正银说:“有了示范村、示范户引导,让农民体会到‘厕所革命’带来的好处,工作就好做了。”在兰溪市农村的“厕所革命”中,每年主动要求改厕的行政村,全市不少于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