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大局看,资源价格的放开理应得到广泛赞许。
但是,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傅勇指出,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忽视劳动力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在整个市场化改革中的弱势地位。
他说,虽然,诸如水电费这样的零碎支出对生活殷实的家庭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和农村居民来说,这些价格“边际上升”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常说的资源还忽视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劳动力。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中国带来了持久不息的比较优势。可是,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一般劳动力大量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出现了民工工资几十年“纹丝不动”的现象,这在世界经济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关于资源的这两方面情况加在一起,让我们更加为一般民众的民生感到担忧:市场化改革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在威胁着中国社会中相当一部分阶层的福利,而这些阶层的福利本来更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对于许多低收入家庭来说,劳动力几乎是他们惟一可以获取收入的手段。
前一段时间,有经济学家称中国的工资不能上涨,否则会危及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可这只是故事的一个方面,故事的另一方面是,工资是低收入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从资源价格放开这个角度,如果其他资源价格上升,那么,即便劳动力的价格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中国的低成本优势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按照中国低成本优势不能伤害的逻辑,我们同样也不能让资源价格上升,而这显然是不符合改革大势的。
虽然,我们可以预期,由于一般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原因,工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还很难上升,但是政府有必要在其他资源价格上升的条件下,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帮助,以缓冲其在资源市场化改革中的劣势地位。这就要求完善社会保障。
更重要的是,仔细考察劳动力这种要素,我们应该承认,其市场化步伐已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源改革的步伐。现阶段,我们存在着双重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一个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一个是城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前者使得农村劳动力难以和城市工人享受同等的就业机会,而后者使得一些体制内的尤其是垄断部门的工作岗位并没有很好地开放。这些是对劳动力这种资源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着力点。如果说要进行资源市场化改革的话,这些方面不应该是被忽视的市场化“死角”。
本报综合新华社、《文汇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