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荻港水乡“渔家乐”走进央视
· 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开印了
· “九狮”闹狮城 神奇惊世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荻港水乡“渔家乐”走进央视
■本报记者 刘一丁 谭伟东
  时间,2005年10月25日;地点,黄浦江畔的上海农业展览馆。湖州、上海农业博览会正在这里举行。

  “咚咚咚哒、咚咚哒……”当激扬粗犷、充满现代节奏的打击乐骤然响起时,全场媒体记者一起“寻声而动”,朝着音响的方向迅速靠拢。然而,见多识广的新闻记者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景象:这是什么乐器表演?

  只见身着蓝底白花对襟开衫的男女演员,居然在小木船上击打,在水桶上击打,在渔叉上击打,在木盆上击打……各种声音和谐融合,时而激昂铿锵,时而婉约抒情,把江南水乡渔民从事渔业生产的全过程用优美的节奏传递出来,洋溢出传统而时尚的气息。

  很快,一个崭新的名词烙在了这些记者的心里:渔家乐。

  参加“渔家乐”表演的演员,清一色是农民。他们来自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的千年古村荻港。

  荻港村,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和孚荻港,地处杭嘉湖平原,以濒临和孚漾而得名。这里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古人类活动,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一)

  200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与荻港村同属南浔区的南浔古镇被湖州市推荐参加评选活动。

  为了拍摄南浔古镇的专题宣传片,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一行走访了南浔区的所有乡村。当时,有关部门要求南浔区每一个乡村都要拿出一个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节目来,供中央电视台选择拍摄。

  荻港村最有特点的民间文艺节目是什么?这在湖州地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非“渔家乐”莫属。

  “渔家乐”所表现的内容,包含了江南水乡渔民生产和丰收的全过程:春天鱼苗下种、中间施食养护、年终捕鱼丰收。整个舞蹈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表达出农民劳作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

  于是,荻港村“渔家乐”表演队的演员们立即从田间地角聚拢起来,冒着盛夏酷暑排练节目。那是一个持续高温的夏天。村党总支副书记章金才回忆说:“我看到每名演员的对襟开衫在一阵表演之后,全被汗水泡湿了。”

  那天,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来到了荻港村。章金才陪同他们在村子中心的农民公园观看“渔家乐”表演。与央视一位导演和3名摄像坐在一起,章金才居然没有了炎热的感觉,他说自己当时很紧张,担心村里的节目够不上选拔的标准。所以,尽管“渔家乐”表演队的一班人满头大汗,章金才却浑身发冷。突然,他听到导演的叫好声。章金才看见导演走向和孚镇文化站站长陈月荣,连忙跟了过去。导演说:“渔家乐这台戏的确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我们选定了。”

  不久之后,荻港村“渔家乐”表演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表演厅录制节目。

  当“渔家乐”表演队一身渔民打扮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的时候,全场观众发出了热烈的掌声。57岁的女队长孙央闵被眼前场景所吸引,东看西瞧差一点忘记了自己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直到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时,她才突然清醒过来。其实,表演队的全体演员都在那一刻有过像孙央闵一样的激动。毕竟,这是在中央电视台演出节目。

  在这场为时不到20分钟的表演中,观众惊喜地发现那些富有新时代节奏的击打声全部源自荻港村农民的渔业工具,而不是专业的音响器材。演员们身上的服装虽然只是简单的蓑衣和斗笠,但通过艺术的处理,在变幻的灯光效果映衬下,显得美轮美奂。

  掌声响起了,那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席上的一位嘉宾和“渔家乐”一样引人注目,他就是著名音乐家乔羽。只见乔羽笑容满面地欣赏着“渔家乐”表演。随着演员舞姿的变换和“鼓点”的变化,乔羽一会儿不由自主地轻扭身躯,一会儿用手掌打着节拍,陶醉在“渔家乐”热烈的气氛中。

  观看了获港村“渔家乐”表演,这位老艺术家激动地说:“我活到现在,还从未看到过用木船、水桶、渔叉这些渔具充当道具的演出。真是精彩,太棒了!”接着,乔羽站起身来,与“渔家乐“的演员们合影留念。

  (二)

  去年11月,中央电视台在晚间节目中播放“渔家乐”。当夜,荻港村的街道上几乎见不到人影。村民们都守在自家的电视机前,静候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突然,荻港村沸腾了,村民或者走出家们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互通电话述说感受,有的人甚至搬出家里的水桶,使劲地敲打起来。有人开心地呼喊:“我们村的‘渔家乐’节目上中央电视台喽!”这一夜,荻港村比过年还热闹。

  正如荻港村的历史一样,“渔家乐”这一民间表演,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每当逢年过节,荻港人都会在村里欣赏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渔家乐”表演。不过,一段时期内,“渔家乐”节目因种种原因,在荻港村村民的眼里消失了,只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还记得这种民间表演形式。今年60岁的章金才最后一次目睹“渔家乐”表演,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小伙子,甚至梦想过自己也成为表演者中的一员。章金才告诉我们,那时的“渔家乐”是一个在乐队伴奏下,和着小调进行的舞蹈节目。通常有四五人参与表演,其中一人装扮成渔夫,身挎道具船、手执船桨,即兴做出各种划船的动作。另外几人则打扮成鱼、虾以及河蚌的模样,与渔夫一起在“水”中共舞。

  2000年春天,湖州市筹备举行全市民间文艺汇演。和孚镇的任务落在了镇文化站站长陈月荣的肩上。陈月荣曾经在浙江农业大学参加过社会文化的学习,对音乐、舞蹈和摄影、绘画都有不少心得。当时,他在文化站站长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4个年头,对和孚镇所辖各村的民间艺术了如指掌。但是,陈月荣没有看过“渔家乐”表演,只是常从老人的嘴里听说过它曾经拥有的风光。

  陈月荣立即行动起来。他先是走访了荻港村依然健在的老人们,从他们口中获悉了一位可以帮助实现计划的重要人物。这个人的名字叫杨雪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曾经参与过“渔家乐”表演,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但是,杨雪琴已经不在荻港村居住了,村民们也说不清楚她去了哪里。

  陈月荣发动文化站的同事们分头打听,几经周折,终于在湖州市的一幢居民楼里见到已经年逾七旬的杨雪琴。说明来意,杨雪琴的双眸里流出了激动的热泪。她已经40多年没有听人谈起过“渔家乐”了,这里面浸透着自己青春的年华和美丽的憧憬。杨雪琴老人十分欣慰的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能够听到有人再谈“渔家乐”,更有人准备将“渔家乐”重新搬上舞台。

  杨雪琴特地将曾经为自己当过琴师的弟弟杨培林请到家中,一连三天合作“演出”。杨雪琴还哼出了不少几十年前的“渔家乐”曲调,杨培林则一首首将曲谱记录下来。陈月荣一行满载而归。他们将曲谱送到湖州市群众艺术馆,请专业老师帮助挖掘加工。

  这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当新编“渔家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节奏鲜明的打击乐代替了从前的小调,使得“渔家乐”一复苏,就展示出了时代的特性。而所有的打击“乐器”,专业音乐器材商店买不到,专业乐团也找不出,尽是荻港村农民在日常劳作中少不了的农具。高音部,用的是盛鱼食的木制器具,当地人称作“千步”,还有装螺蛳的小木桶和鱼叉;中音部,用的是挑水的大水桶和汲水的小木桶;低音部,用的是小木船和菱桶,还有划船时垫脚助力的“萍起”……演出时需要布景,那也再简单不过了,一张散开的渔网,上面点缀着鱼、虾、蚌等图案,正好衬托出人欢鱼跃的丰收景象。

  这年国庆节,湖州市民间文艺汇演在市中心广场拉开帷幕。陈月荣带着荻港村“渔家乐”表演队登台亮相,在新世纪第一次将反映江南渔家生活的民间表演献给了观众。湖州城里的市民看到了本地原汁原味的“渔家乐”,都感到十分亲切和新鲜,他们将掌声一次又一次献给了“渔家乐”的表演者。

  (三)

  从此,荻港村每逢年节喜庆,群众又能从村里举办的文艺演出中看到“渔家乐”表演了。人们在为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自豪的同时,更加激发了爱乡爱土的意识。近年来,这个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大家就在荻村这块历史、文化、经济的沃土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在和孚镇和荻港村等地采访的时候,询问过一些群众对“渔家乐”的看法。许多怀旧的中老年人告诉我们:渔家乐很土,土的就像跟几十年前的一样,所以感到很亲切、很贴近,这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年轻人则认为:渔家乐很时尚,它的舞姿简洁生动,它的节奏明快奔放,它的服饰亮丽现代,它的灯光华美迷人。显然,这是人们普遍喜欢“渔家乐”的理由。

  “渔家乐”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文化工作者和农民演员的集体智慧与辛勤汗水。我们听说,从发掘文化遗产到今天的渔家乐演出,有关人员进行了多次精益求精的改良。

  去年夏天,走进中央电视台的荻港“渔家乐”表演队,为了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果,集思广议,在湖州市群众艺术馆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突出了打击乐的主要作用,使那些农具“乐器”发出的乐音更加简约、粗犷;在使用灯光效果的基础上,相应改变服饰,用身着的蓑衣和头戴的斗笠代替对襟开衫。这些金黄色的蓑衣、斗笠经过艺术加工,既时尚飘逸,又不失传统农业劳动的生活内涵,可亲可信。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可以充分体味到当代农村的新气象,看到新时代农民身上的勃勃生机。

  “ 渔家乐”表演队载誉归来,全国各地的贺信也纷纷飘来。许多地方盛邀“渔家乐”前去表演。如今,表演队的演员们已在和孚镇和荻港村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明星”,人们争着加入表演队,希望将自己的活力展示。目前,荻港村正在竭力打造自己富有地域特色的渔业文化,江南水乡民俗游览区的雏形已经形成。我们看到农民们正在一块荒地上建造徐缘渔庄。章金才介绍说,这将是展现荻港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窗口。徐缘渔庄预计今年5月建成使用。到那时,人们可以在这里定期观赏刚刚从桑基渔塘走出来的荻港村农民,带着满身的泥土芬香演出“渔家乐”。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