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守卫公平与正义
· 制革污泥造出“节能环保砖”
· 农民拆屋填池迎戏车
· 发挥优势 形成特色 努力开创我省对台工作新局面
· 台湾当局领导人“废统” 将严重破坏两岸关系
· 王延勤:生前事依然感动人们
· 重拳出击除恶务尽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守卫公平与正义
——记全国“模范检察官”连志英
本报记者 黄 宏 通讯员 范跃红 王彬菁
  54岁的连志英是乐清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检察员,一级检察官,是检察系统数个全国记录的保持者,全国检察系统个人办案数她最多。

  4年来,连志英曾获全国政法系统“严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一等功,日前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耐 心

  耐心是连志英的特点。

  为一桩小事,堂兄弟两人由吵变打,一人肋骨被打断,案子移送检察院审查批捕。

  因此案造成的是轻伤,可批捕可不批捕。捕了双方都没话说,如果不捕,反而会给自己添麻烦。连志英拧起了眉头,一个批捕结论硬是下不去。她不辞辛苦,找到双方当事人,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促成双方以调解结案。

  本来争个你死我活的两兄弟,被连志英的真心感动了:被打伤的体会到兄弟情义,连医药费也不肯要;打人者过意不去,又买了500元营养品强塞。兄弟终于握手言和,他们来到检察院,专门向连志英致谢。

  连志英的工作是批捕。堆积如山的案卷,潦草的字迹,是她经常要面对的。很多人看案卷看得眼花缭乱,连志英却不轻易放过一个细节。

  “批捕要耐心。”说说容易,做做难。办单个案子有耐心,很容易;对所有案子都耐心,却需要意志和信念。

  耐心,让连志英走近当事人,让老百姓相信法律的尊严,相信法律的权威。

  爱 心

  “大姐,谢谢你!真没想到你如此公正,没有瞧不起我一个外地妇女……”在办理一起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放火案后,当事人找到连志英的办公室,“扑通”一声,当场跪下。

  因感情受挫,这名从云南嫁到乐清的当事人一时想不开,在房间点燃席梦思自焚。表面看来,像是放火案。在案卷审查中,连志英却发现许多疑点。实地一看:案发地是三间水泥房,四周没有房屋相邻,屋内基本没有木质家具。于是,她决定:不批捕。

  公道与正义,在连志英看来,这几个字分量很重。(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连志英曾是上海知青,当过农民,做过教师。坎坷的经历使她充满爱民之心。从事检察工作20多年来,无论外地人本地人,无论普通群众、腰缠百万的富翁,连志英一视同仁。

  狠 心

  检察官有权,能决定抓人还是不抓人,因此找上门来的不少。

  2002年上半年,连志英丈夫的老友敲开了她家的门,一起敲诈勒索案的犯罪嫌疑人郑某是他的近亲,想请连志英“关照”一下。

  当时内部对这个案件也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不构成犯罪;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基本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应依法批捕。

  后一种意见和连志英审查后认定的意见一致。她毅然在报告中写上“批准逮捕”的意见,郑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从此以后,这位朋友和她家断绝了来往。

  亲人、朋友埋怨她,因为她只讲法律,不近人情;乐清的老百姓却喜欢她,一提连志英,就说是个好检察官。

  连志英办案两千多起,没有办错一起案件,人称“浙江第一捕手”。“只要坚持‘公正’两个字,人情就不是问题。”她说得很平淡。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底线。20多年来,为守住这条底线,连志英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也没有一件案件因办理不公被投诉举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