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国家863计划
· 浙江23亿民资“借脑”863
· 知识与资本 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对接”
· 无标题
· 最活跃的民资 碰撞顶尖的智慧
· 无标题
· 借力“863” 浙江民企加速“蜕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借力“863” 浙江民企加速“蜕变”
  让杨更生有点出乎意料,在发出了130封邀请函之后,到会的浙江民企竟然来了200多家。这是在去年11月第三届对接活动期间,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两场863成果推介会上出现的一幕。

  “从事863计划研究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大部分是国内同行业的权威,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一支真正的科研‘国家队’。”据杨更生了解,很多企业已经在自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但限于条件和能力,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于是,都想到这里找国家队“借脑”。

  善用“外脑”,本来就是浙江人的一大特色。因为历史原因,浙江省内几乎没有国家级的科研机构。然而,到2005年,浙江共有279个项目列入火炬计划,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41项,位居全国第三。

  而参与国家863计划产业化,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促进浙江民营经济二次飞跃的重要契机。

  眼下,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在全省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超过70%,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以前,在决定投资方向时,浙江的民营资本更偏好进入一些容易把握和回报快的传统产业,这种投资“偏好”近年来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民资对高科技领域的兴趣日益浓厚。

  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人预测,对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望使部分民营企业成为国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区域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有利于浙江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许多经济专家认为,目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在新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实力薄弱。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民企管理者也正在认识到引入高新技术的重要性。

  “不仅传统产业从中得益,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传统企业也借助对接,开始投入到高科技产业中去。”浙江国家863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浙江华尔达线缆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线缆的企业,2005年产值4亿多元。2004年11月与清华大学和北京西曼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863成果“汽车发动机管理电喷系统”进行对接,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致力于实现汽车发动机管理电喷系统的产业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计划总投资1亿元。

  “浙江民营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渴求非常迫切,”专程到浙江了解“863计划成果与浙江民营企业对接实施情况”的科技部调研小组成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技术创新在浙江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一句口号。”

  一项规模空前的“借脑”行动,正在悄悄地帮助浙江民企实现“蜕变”。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