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中巴发表联合声明
· 俄伊会谈未达成实质性协议
· 巴希望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
· 欧盟正式启动 “欧洲工人流动年”
· 形象勾勒明代南京城历史风貌 大型浮雕《明代都城图》吸引南京市民
· 英历史学家被监禁
·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
· 可能影响非洲农业
· 日方应采取切实真诚的态度 为改善中日关系创造条件
· 以巴和谈仍有可能
· 美加将签 新北美防空协定
· 安南呼吁妥善处理争议 以推动联合国改革
· 美应开建核电站
· 不能单靠汇率改革 承担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责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能单靠汇率改革 承担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责任
央行认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维持高规模,有深刻和复杂的内外因;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张旭东 刘诗平)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的统计显示,2005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央行分析认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维持高规模,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内外原因,不能单靠汇率改革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责任。

  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人民银行在21日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逐步趋于平衡,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大,累积时间长,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内外原因。

  央行报告称,国际收支大额顺差既是我国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特征,也是我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同时,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内消费增长相对较慢,国民储蓄持续大于国内投资。此外,政策和体制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际收支顺差。譬如一直延续外汇短缺时期确立的外贸“奖出限入”、资金“宽进严出”和产业“填平补齐”的管理思路和政策框架;国内资源价格未完全反映其稀缺程度,劳动保障和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出口商品价格对资源、劳动和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客观上强化了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等。

  央行表示,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的作用,但仅仅由汇率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是不够的,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大国经济以内需为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推动对外经贸、资源价格、外汇管理、劳动保障、环境补偿等制度改革,使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