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无标题
·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自主创新报告团在我省举行报告会
· 村头喇叭又响了
· 合作共赢助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 嘉兴有家民企摘下厂牌防泄密
· 哈尼亚将受权组阁
· 敬业乐业为美德
· 张建昌:令“老外”对中国农业刮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张建昌:令“老外”对中国农业刮目
本报记者 张品方 市报道组 王 迪
  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慈溪市长河镇党委委员、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昌眼里,是一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田野。

  “我要努力改写一方农民的历史,改变一方农民的命运。”这样的信念,来自于他独特的开放视野。

  杭州湾跨海大桥动工兴建的消息传来,正当许多人忙着投资设厂之际,张建昌却从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兴办都市农业。他要在大桥南端的滩涂上,“复制”一个莱茵河畔的生态农庄。

  2004年8月,生态农庄在人们将信将疑的目光中动工了。一年多后,蓝天碧云下,一个由绿地、蔬果、花卉等元素构成的生态农庄,呈现在人们眼前。3000亩的农庄里,可以在种植区观赏果蔬,在湖畔悠闲垂钓,在农家餐厅里品尝农家菜……每一个走廊、每一个景点,都透露出现代农业的生气。

  “你改变了我们对中国农业的看法。”一批批外国游客欣喜地告诉张建昌。这个集观光休闲、有机农产品基地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今已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侧的旅游胜地。去年7月以来,参观游客已达35万人次。

  张建昌说,有了全球眼光,不断学习国外的长处,踏踏实实地干,中国农业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这种开放理念的形成,得益于他在德国的一次见习经历。1988年4月初,张建昌作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代表,被浙江省国际农协会选派到德国巴伐利亚州研修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

  在慕尼黑北郊达豪市的克劳斯农场,张建昌为欧洲发达的现代化农业所震惊。这个农场由老克劳斯总管,他的两个儿子负责耕种2500亩玉米、小麦和油菜,培育1000亩森林,饲养60万只火鸡,两个媳妇管理开在达豪市区的两个超市。玉米从种到收全程实现机械化,火鸡的饲养也由电脑管理,全部自动化……

  “原来农业也可以这样搞啊!”张建昌眼界大开。他想,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必须彻底变革。(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张建昌婉拒了老克劳斯高薪要求他留在德国工作的好意。面对慕尼黑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中国的农业还比较落后,农民还不富裕,离现代化还有一段距离。我要用在这里学到的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去改变它。”

  “开放型农业就是要走出去。”如何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国际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张建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运用订单、合约、参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带动了附近2.8万余农户的8万多亩蔬菜基地。目前,公司每年出口6000多万元蔬菜。

  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张建昌已着手对农产品实行“追溯管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将被全程监控,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将得到全新的变革。其中,与浙江农科院等合作的旨在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实行计算机管理的项目,已获得科技部列项的70万元扶持资金,今年五六月即可投入运作。今后,作为公司生产基地的13个农场2000亩农田,将率先安装几十个摄像探头,农产品的生产活动将被全程监控。在农场劳作的农民,将逐渐向“数字农民”转型。

  全球的眼光和战略意识,赋予张建昌不断进取的动力。他说,中国农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对传统农业不断地升级换代。新的一年里,张建昌将启动太阳能发电、小型风力发电、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同时通过湿地保护、生物膜处理等技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张建昌充满自信地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后浙江的农产品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客商对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