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主题: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调查对象:
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吴常文
今年春节期间,吴常文几乎都是在兴奋和忙碌中度过的。
就在过年前的两三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批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通知》,浙江海洋学院首次获得了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取得了捕捞学、海洋生物学两个学科点授权资格,这是学校建校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件大喜事。
同样令他兴奋不已的还有,刚刚发布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作为一名矢志海洋科学教学与研究的科技人员,听到这一连串的好消息,吴常文再次激情燃烧,把整个长假的大部分时间耗在了办公室,花在了科研上。
发展海洋经济,关键要走自主创新、科技兴海之路,首先就离不开海洋人才等科技资源的支持。然而,让吴常文揪心的是,浙江涉海院校少,海洋人才缺的状况由来已久,而更让他不安的是,目前全省这些为数不多的海洋人才,还处在一个比较分散、各自为战的境地。
由此,一个想法慢慢在吴常文的脑海里形成,那就是:在舟山建设一个类似于海洋高科技园区的海洋科研开发基地,大力吸引省内各涉海科研院所在这里建立分支机构或成果转化基地,尽可能多地集中全省海洋科技资源,形成科技合力。
在吴常文眼里,发展海洋经济,既需要提高海洋科研水平,更需要提高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将复杂的海洋高科技转化为普通渔农民能够接受的简单技术。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的首席专家,吴常文深谙此道。
2000年,吴常文等人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了抗风浪深水网箱之后,为大力推广这一高科技成果,当地政府特意出台了优惠政策,将价值几十万元的深水网箱无偿提供给渔民使用一年,但大多数渔民仍然不敢承接:“技术又不懂,万一亏了怎么办?”为此,他们专门派技术人员进行辅导,使普通渔民迅速掌握了这一技术。目前,深水网箱受到了渔民的广泛欢迎和购买推广,已实现了深海网箱的产业化生产。如今,由他们研发成功的抗风浪深水网箱已在全国沿海推广应用了1888只,占全国同类网箱的70%以上,深水网箱养殖也由此成为我国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最主要方向之一。
最近几年,浙江海洋学院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先后有船舶设计开发等100多个项目成功转化。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任重道远。”吴常文说,今后要进一步拓宽研究、开发领域。他认为,作为我省最具海洋特色的海洋类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要敢于争先、勇打头阵,投身于海洋经济建设大潮之中。当前,要主动对接海洋经济强省建设需求,进行学科调整,优化已有的学科布局,强化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海洋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力度,着力培育海洋渔业、海洋经济管理等各类人才,为浙江贡献更多的研究型和应用型海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