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强化对困难和重点人群健康保护
解决合理诉求 使上访群众罢诉息访
农产品关税已降至承诺终点
风雪营救
上海就业困难者领到政府“培训账户”
江苏大型寻亲会助失散者寻找亲人
我村镇建设用地是城市4.6倍
安徽排序并公告沿河沿湖城市排污量
银川社区“零利润”药品减轻百姓负担
孙津川
“在社区瞧病”:离百姓有多远
西安“执行威慑机制”破解法院执行难
山东枣庄“风筝墙”一道靓丽风景线
北京城市居民已从“温饱”变“富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社区瞧病”:离百姓有多远
着力提高社区医生的疾病诊断、大病发现和健康管理能力,让居民感受社区医生首诊方便安全便宜是关键所在
  2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月10日,卫生部透露: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一时,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和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看病在社区”是大势所趋

  “区属医院将被整合为专科特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建成以健康维护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1月7日,北京市西城区区长林铎在该区人代会上作出上述承诺。据悉,根据西城区卫生服务设置要求,现在居民从住所步行10到15分钟就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近12000个,创建了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一个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各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

  百姓就医观念亟待转变

  社区医院“首诊制”和社区医院与附近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特点之一。然而,“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的推广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就坦言,就目前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来看,推广还是一个难题,难在观念的转变。南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很多市民认为,看病就要到大医院,就要找知名专家,在观念上陷入了误区。

  专家认为,在社区开展首诊有几大好处:第一,能够合理分流门诊病人。现在看病难其实是到大医院难,发达国家的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都是由社区医生转诊。作为居民,不可能对各大医院和相关医生的特点了解得很清楚。但是作为社区卫生机构,他从事这个工作,了解这个信息,会根据每个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转诊。第二,费用低。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有效和价格低廉的治疗。如果有人出现一些症状,直接到大医院,一个是挂号费劲,同时按大医院的服务模式,必不可少地做一些检查,这样费用就多了。

  社区“全科医生”严重不足

  社区医生有一个特定的名词叫“全科医生”,但“全科医生”并不是要求他们什么病都能看,关键是要做到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提出往大医院的转诊意见。杨青认为,目前要培养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大医院”的观念,首先应提高社区医生的疾病诊断、大病发现和健康管理能力,让居民感受到到社区医院首诊方便、安全、便宜。

  因此,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充实到各级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就成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所在。按照需求计算,我国需要10万名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来充实基层卫生站点,但是现在真正符合要求、按照规范化培训的只有几千人。严重的投入不足和长期的停滞,让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根本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社区医生为什么要培训?专家介绍说,社区服务不同于医院模式,基层医院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是简单的把牌子一换,昨天是街道医院,今天就成了社区服务站了。社区医生要对辖区内百姓的常见病了解,而且对大病能早期发现。此外,必须让公众了解、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知晓社区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不同于医院。要让社会尊重和理解社区医生的劳动。

  在不久的未来,“在社区瞧病”也许会成为你我生活中的常事。作为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一个新型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向我国亿万城市居民走来。这一体系必将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光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