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回响在田野上的草根“同一首歌”
“万桥市”里有个古桥博物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回响在田野上的草根“同一首歌”
■本报记者  章瑞华  通讯员 李剑民 王福田
  春寒料峭,衬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和着欢快的歌声、笑声和掌声,德清县武康镇的元宵歌会开场了。这就是德清县城乡越来越红火的“欢乐田野”文艺演出。

  “快去千秋广场,今晚那里又在举办‘元宵歌会’呢!”元宵之夜,在德清武康镇的大街小巷,四邻八乡赶来的市民纷纷与身边的行人打着招呼。不一会儿,广场舞台前就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大家不时伸头朝舞台上探望。由于观众太多,记者只能站在离舞台100多米的地方观看。春寒料峭,衬着五颜六色的灯彩,和着不时传来的歌声、掌声和笑声,台下那一张张脸上分明写满了快乐。

  中央电视台有个响当当的名牌节目“同一首歌”,在浙北的德清县,也有一个老少皆知的德清版的“同一首歌”,同样红遍那儿的村镇城乡。这就是近来在德清城乡越演越红火的“欢乐田野”主题巡演活动。一年来,“欢乐田野”文艺演出走遍全县11个乡镇、166个行政村,送戏下乡578场,参演群众2.7万多人,吸引观众60多万人次,让终年在土地上劳作的乡亲们饱尝了一道道多姿多彩的文化大餐。

  冬去春来,行走在浙北德清的乡间田陌,闻着尚未散尽的春节礼炮硝烟,耳边会时时飘来一串串铿锵锣鼓和欢歌笑语。不经意时,农家院舍、田间地头传来的掌声与喝彩让人在早春时节感受到阵阵暖意。

  下面记录的,就是记者在德清“欢乐田野”活动中所见所闻的几个小故事——

  一年演了125场戏

  初见杨佳英,恰逢她带领“清溪越剧团”从乡下演出归来。只见她,穿着的高帮套鞋上沾满了斑斑泥点,手中那把雨伞直往地板上淌着水滴。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她一脸兴奋地告诉我们下乡的见闻:这次元宵节前,我们送戏到了德清最偏远的西部莫干山区筏头乡宿九坞村。这儿的乡亲们可是20多年没有看过剧团演出了,听说晚上在家门口可以看戏,大伙心里别提有多开心。有位心急的大伯从下午就赶到村口迎接我们。天还没有擦黑,乡亲们就像过节一样,呼朋唤友,扶老携幼,早早来到村大礼堂。

  在德清的许多乡村街坊,杨佳英和她的“清溪越剧团”可是老百姓心目中鼎鼎有名的大明星。擅长演花旦的杨佳英先后在服装厂、灯泡厂做过工,1995年“清溪越剧团”刚成立时,她正在乾元镇上开一家小小的时装店。长年走村访户的演出,使她结识了许多农民观众。如今,演出任务越来越忙,她呆在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她告诉记者,时装店现已改换门庭,变成一家美发店,交给了儿子打理。

  由“副业”变成“主业”,一到农闲季节,杨佳英便忙着与她的伙伴们送戏下乡了。主演、乐队、道具、灯光、音响、后台,由23个戏剧爱好者组成的“清溪越剧团”风餐露宿,跑遍了德清的角角落落。演出场次多了,剧团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嘉兴、湖州的乡亲也请她们去演戏,连山东、上海等地也发来邀请信。十几年来,戏班子到底演了多少场,来了多少观众,杨佳英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她身边带来的2005年度剧团巡演流水账倒是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125场。

  乡亲心中的“快乐平台”

  早就听说新市镇文化站里出了个“西洋镜”,那就是“欢乐田野”文艺演出活动中创新发明的一个拆卸式流动舞台。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天一大早,我们就匆匆赶到位于德清东部水乡的千年古镇新市。跨进镇文化站大院,我们果然一眼就看见了这个放在一角的庞然大物。几经联系,我们终于找到镇“文化下乡”演出队队长张学民,听他介绍这个拆卸式流动舞台的来历——

  我们新市镇是个大镇,方圆92平方公里,有24个行政村、4个社区,在“欢乐田野”文艺演出活动中,要每个村都搭个舞台不现实,而把舞台搬来拆去也十分麻烦。我从“大棚车”演出形式上得到启发,就想搞一个流动舞台,专门用来为农民群众演出使用。

  这个想法得到了镇长的支持,当即批给我8000元用于建造舞台。我原来搞过机械工作,就动脑筋自己设计了一个拆卸式流动舞台。三天后,演出面积42平方米、高0.85米的一个流动舞台诞生了,光钢材就用了1吨多,台面用80多块杉木板拼成,这样折叠起来的舞台用一辆车装上就可以到处走动了。

  “装台35分钟,拆卸只要25分钟,真当方便!”有一次,到士林演出古装戏,演员都是当地五六十岁的老婆婆,演出临近尾声,天空乌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雨将至,好在戏台拆卸方便,三下五除二,大伙只用了10多分钟就将戏台装进车厢,在大雨倾盆前终于把戏台和20多名演员送到目的地。

  流动舞台一个村一个村演过去,村民在夸奖新发明舞台的同时,也对改进舞台设计提出了许多好建议。如今的流动舞台日趋完善,顶上装上了圆钢管,还配置了雨篷,一旦演出中下雨,雨篷布一展开,演出可照常进行。今年元旦期间,流动舞台来到韶村演出,当地七八个青年上台来了一个青春霹雳舞节目,结果舞台晃动起来。回来后吸取这一教训,在4个脚加固了4个斜撑,结实多了,如今再也不怕青春霹雳舞了。

  最叫绝的是折叠式音响控制台,关上是箱子,打开是桌子,里面可调音、无线接收、播放磁带等。去年县里10多个机关部门给基层联系村送戏,都纷纷称赞这个流动舞台做得好。乡亲们更是把这个流动舞台称为他们心中的“快乐平台”。

  两个农民创作员

  水乡德清是个“文化之邦”,自古以来出了数不清的文化名人。诗人孟郊、书法家赵孟頫、红学家俞平伯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踪迹。如今,富裕起来的水乡百姓又兴起了一股“文化热”。红红火火的“欢乐田野”文艺演出活动,更是催生了许许多多的泥腿子“文化人”。据德清县文化局初步统计,全县有业余文艺队伍110支,还涌现了许多土生土长的业余创作员。这天碰到的两个农民创作员,值得一提。

  上午遇见的,是雷甸镇洋北村62岁的老农孙杏松。

  老孙平时喜欢哼哼唱唱,前年村里要推广《村民守则》,请老孙试着编一个顺口溜,好让村民记着。接到任务,老孙开动脑筋,编了个《村民守则十不忘》,“村民守则胸中装,富了不忘共产党,遵纪守法数第一,孝敬老人好村民……”一共编了10条,村民一唱,易学易记。从此老孙一发不可收,至今已创作了杨柳青、紫竹调、锣鼓词、小快板等10多个曲调的30多个曲艺节目。

  在村里,孙杏松是一名老党员,他把编节目搞创作当成贡献余热的一项乐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十分刻苦,创作有时到了痴迷的地步。为捕捉“思想火花”,平日里老孙专门备上了三个本子:一本在厕所,一本在床头,只要想到一个好句子,不管上厕所还是睡觉,都要及时记录下来;还有一本笔记本随身带,好几次骑自行车,骑着骑着灵感一来,就马上下车记录。近年来洋北村日渐富裕,有些村民染上了“小赌赌”,为刹住赌博歪风,老孙苦思冥想,历经半个多月,先后修改了20多遍,创作了一个以劝赌为主题的长达40分钟的紫竹调《法制新风进农家》。作品写完后,他又拿到司法部门请专家指导,得到认可后才正式演出。由于台词切合实际,顺口好记,对及时刹住赌博歪风、引导村民新风尚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年春节前,老孙又编了个快板《特别提醒》,主要讲了春节期间不赌博、不搞迷信活动,倡导文明过节。在老孙的带动下,洋北村近年来涌现了14个文艺骨干,组建起80多人的业余演出队,每年重大节日和村里各种活动都要组织演出。今年大年初三,村里搞了一场村民自编自演的大型演出,老孙编了个杨柳青曲调《今天的洋北更美好》,唱出了村里乡亲的心声: “杨柳青唱出新希望,鼓舞村民奔小康,先进性教育来开展,全村一片新气象,方向明干劲足,洋北处处红旗扬……”唱的是身边新事,听的是身边乡亲,村民齐声叫好。

  下午见到的蔡泉海,在当地是个远近闻名的“土秀才”。一脸憨厚的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尝试创作小品,《夏令11时》、《高考纪事》、《说难不难》等作品还在全省、全国得过奖哩!

  整天闻着泥土味,整日琢磨农家事的蔡泉海是个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说起创作心得,老蔡一脸喜色。近年来农村富了,但农民盲目追求时尚闹出了许多笑话:该镇有一对养虾夫妻,进城看见城里人穿得时尚,口袋里有钱也想时尚一下,谁知穿上了高跟鞋,戴上了贝雷帽,跟农村格格不入,而且穿上了不懂意思的英文衫,闹出了许多笑话。他们一次到城里大饭店吃饭,吃了一些洋名菜,原来这些洋名菜都是自己身边有的。从此他明白了农村也有自己的时尚。根据这个素材,老蔡创作了小品《走近时尚》。

  乡亲们说,老蔡的节目就像从农家的泥洼里刚刚捞出来一样,用城里人的话说“土得掉渣儿”,但鲜活得如同庄稼叶上滚动的露珠。老蔡说,这些节目都是源于农家原汁原味的生活,“你可别小看哩,农村就有这样的事,我可不是瞎编的!”在记者的怂恿下,老蔡即兴背诵了几段小品对话。听着老蔡烂熟于心的台词和抑扬顿挫的腔调,记者不禁感叹:在如今我们倡导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老蔡式的土生土长文化人真是大有可为!

  谈起刚刚过去的2005年,老蔡最开心的是生了两个“儿子”:配合“欢乐田野”活动创作了《走近时尚》、《老农逛新家》。他告诉记者,多年来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有空闲,就拿上笔、纸写点什么,村里有啥新变化,农家有啥新鲜事,总要多想几个为什么。除了业余创作,老蔡还学会了拉二胡、吹萨克斯管,自己编自己演。去年底,他总共演了三个角色,演出长度为8分钟的小品《走近时尚》获得浙江省戏剧小品创作表演一等奖。喜报传来,邻里乡亲都为他高兴。除夕之夜,老蔡特地在家门口多放了几串花炮。

  [采访心得]唱戏、演戏、写戏,一路走来,草根的德清农家文化新时尚充实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兄弟的精神世界,也让时下的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去年10月,跻身全国百强县第36位的德清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称号。丰富多彩的“欢乐田野”文艺巡演,满足了不同层面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演出队伍演到哪里,就有不少村民跟到哪里,犹如央视的“同一首歌”,每到一地都引起轰动。文化下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文艺汇演充实了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记者采访时,禹越乡68岁的村民姚国富满脸开心:“现在村里每月有演出,每星期有电影,有戏好看我就来精神,心情也变得舒畅,日子也过得充实了,干起活来更带劲了!”他的一番话,正是说出了乡亲们的心声。但愿在我省各地农村,诸如“欢乐田野”之类的活动多些,更多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