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蚕丝也能做成人造皮肤
节约“节”出真金白银
越歌悠悠进校园
鹿城建立基层党内 互助基金
要闻简报
台盟浙江省委会召开二届五次全委会
绍兴县租地建公共 绿色走廊
我省为保护技术秘密立规
北仑开通新农村 建设网
始终坚持用成效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高档文具受“追捧”令人忧
敬老院换“彩妆”
平安建设必须注重实效
时代需要这样的基层干部
高山情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山情怀
——走近一心为民的村支书郑九万
  一个极其平常的名字,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在浙江大地广为传诵?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得了大病,为什么村民会用那么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

  一个村支书的病情,为什么让省委书记如此牵挂,不但先后两次批示,而且给他写了一封信?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近日再次赶赴永嘉县山坑乡后九■村采访郑九万和他的乡亲,寻找其中的答案。

  夜宿后九■村,旁听“火炉会议”——

  “今年村里要干的事太多了”

  春寒料峭,括苍山脉深处,海拔800米。2月9日晚8时许,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不时夹杂着雪粒子,记者乘车赶往偏远的山坑乡后九■村。

  车子左摇右晃,缓慢前行。窗外漆黑一片,只听见石块与车轮和底盘的撞击声。开车的山坑乡政府司机小唐说:“现在路况比以前好多了,再过半年,这条路肯定变成水泥路了。”

  这条路,是55岁的郑九万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路,也是险些让他付出生命代价的路。

  到了村口,打着手电上山,我们径直来到郑九万家。出人意料的是,郑家堂屋里挤满了人,大病刚愈的郑九万和5位村干部正围坐在一盆炭火边,热烈地讨论着村里的一件件大事。与两个月前卧病在床相比,郑九万显得精神多了。

  “今年红柿基地面积要扩大,康庄公路要通到基地,便于运输,青椒也要多种一些,新增基地要尽量往路边靠……”郑九万声音不大,但铿锵有力。村委会主任刘建鹏一边点着头,一边给记者讲解:“不用村干部动员,大年初六开始,全村老小就开始修路了。村干部晚上到村支书家开碰头会的习惯,郑书记回来就恢复了。”

  细细听下去才知道,前一天,温州菜篮子集团公司、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奥康集团向后九■村捐款32万元,其中10万元捐给了郑九万个人。郑九万当场就把10万元捐给村集体。

  如何用好村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钱,自然不是几分钟就能商定的。

  “三面光水渠今年一定要修起来”,“村里的环境卫生要搞一搞”,“有线电视也要抓紧联系”……“火炉会议”上,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今年要干的事太多了,要好好排一排。”

  山里的夜很冷,不知不觉已是深夜12时,火盆边6位村干部依然没有散会的意思,炭火映红着一张张兴奋的脸。一直在灶台边忙碌的郑九万妻子李金叶,不时往火盆里添着木炭。

  夜深了,记者应邀住在郑九万家。郑家的房子建于30多年前,是一幢木结构两层老屋。走在楼上,楼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楼板之间不少地方有一指宽的缝隙。郑九万夫妻就住在楼下偏房,记者则被安排住在楼上郑九万大儿子的婚房里。房间里除了一台刚从儿媳妇娘家陪嫁来的彩电外,再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

  山里的夜很静,记者却辗转难眠,围着火盆开会的情景以及郑九万病倒后的一幕幕情景,不时从脑海中跳出来,挥之不去。

  村民们一天自发筹钱7万元——

  “哪怕全村人讨饭,也要救活他”

  时间回溯到2005年10月4日深夜。后九■村办公室里,村“两委”干部仍在热烈地讨论如何加快高山红柿基地的建设……此前一周,通村的机耕路土方工程刚完工,为了给工人结账,郑九万已经4天4夜没睡好觉。村里底子薄,没有足额的钱结账,他得设法筹钱。

  5日凌晨4时,躺在床上的郑九万被一阵剧烈的头痛惊醒,然后迅速失去知觉。妻子急忙敲开邻居家的门。村民刘良平二话没说背起郑九万就往山下跑,紧接着出现了村民们与死神抢时间的感人一幕:年龄大的跑在前面打着手电照路,几位在家的青壮年轮换着背郑九万,旁边是几个村民在保护。

  在山路上奔跑了两个小时后,郑九万被送到就近的碧莲镇卫生院,值班医生检查后说,这病不轻,得赶紧送大医院。送往永嘉县人民医院,由于病情较重,郑九万又被转往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诊断结果:动脉瘤导致脑血管破裂,情况十分危急!

  医院当即开出了病危通知书,并安排在次日上午为郑九万做手术,费用至少要6万元。对于郑家来说,6万元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两个儿子在外打工,一下子到哪里筹这么多钱?在场的村委会主任刘建鹏给村里打了个电话,恳请大家想想办法!

  得知消息后,村里顿时炸开了锅,个个心急如焚:“郑书记是为大伙累倒的,就是全村人去讨饭,也要救活他!”

  村民刘英文,拨通了在温州做生意的哥哥的电话:“借1万元钱,救命的!”哥哥听完妹妹的简短介绍后,只说了一句:“我去借。”很快,1万元钱送到了郑九万病房里。

  医院过道里挤满了从村里赶来的30多个乡亲,村里能走的几乎全来了。患严重肝腹水的困难户刘宋云送来了准备抓药的300元钱;养殖户刘春华把刚刚从别人手里高息借来的买鸡饲料的7100多元钱,一分不剩地送到了医院……

  就这样,你100元我50元,仅仅一天时间,这个只有65户人家、人均年收入仅2500元的小山村,硬是凑了7万多元,及时为他们所崇敬的村支书送来了“救命钱”。

  经过两次手术,专家成功地摘除了郑九万的脑瘤。喜讯传回山里,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    

  村民刘春华忘不了自己的四次流泪——

  “他总是为别人着想”

  一个村支书为何能让全村人如此牵挂?记者从被采访的每个人、每件事中找到了相同的答案: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夜宿郑九万家的次日早上8时,记者发现郑九万不见了,家人说他一早去筑路工地了。于是,我们的采访就在与抬石头修路的青年、家中干活的妇女、晒太阳的老人闲聊中展开了。

  “厚道,肯吃苦,心肠热。”村里84岁的长者刘兴发,是看着郑九万长大的。他说,郑九万见了上年纪的人挑担子上山,他二话不说就往自己肩上扛;哪家有困难,他没有一次不出手帮助人家的;村里上个世纪80年代初通上了电,在全乡最早亮起小灯泡,那个跑前跑后、出大力的就是郑九万。1986年村支书换届时,郑九万“意外”当选,而且先后担任五届村支书。后九■村整个村子的人都姓刘,郑家是唯一的外姓,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少见。

  以前,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到几里外的山坑里挑水喝。郑九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从解决群众喝水难做起。村里集体经济薄弱,郑九万就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拿出来,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人集资50元,村里人出义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来水。

  “总为别人着想,他是大家的贴心人。”村民陈菊蕊忘不了,5年前,老伴由于骨质增生急需筹钱做手术。郑九万主动送来了2180元,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卖掉家中唯一的耕牛,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钱。

  村民刘继海忘不了,在台风“海棠”来临前,要不是郑九万一趟又一趟上门做工作,最后逼他们撤离,倒塌的墙可能要了他一家六口的性命,灾后第一个给他送来生活费的又是郑九万。

  村民刘春华更是忘不了自己的4次流泪。20多年前嫁到村里,一看如此贫困,她哭了;4年前她到山西做生意亏了不少钱,春节空手回家时,郑九万鼓励她在家发展养殖业,还借给她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那一刻她流了泪;3000多只鸡养起来了,但台风中死伤大半,郑九万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出面担保替她向乡信用社贷款3000元,那一刻,她忍不住又哭了;听到郑九万病倒的消息,她哭得比前几次厉害得多……

  村民们估算,这些年来,郑九万资助别人的钱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四万元,这可比他家的所有家当加起来还多啊。

  郑九万对别人总是那样的慷慨大方,对自己却是那样的节俭吝啬。每次下山到乡里开会,郑九万都舍不得上饭摊,不管多晚都赶回家吃饭,实在不行就在路上买两个麦饼充饥。

  郑九万的大儿子是春节前领的结婚证,除了门口贴着的大红喜字外,连喜酒也没办,这几乎就是5年前小儿子结婚的翻版。他说:“没钱,也没这个必要。”

  在郑九万带领下,村“两委”干部个个把劲使在集体上,把心扑在公事上。年轻的村委会主任刘建鹏,放弃了原本红火的家具生意,全身心投入村里的经济发展;村委会副主任刘松雷,筑路工地上没有一天看不到他的身影;妇女主任刘菊蕊,不顾年事已高,依然为计生工作忙碌……

  忍着腰痛修山路,冒着风险种红柿——

  “他是发展经济的带头人”

  千难万难,大山里修路最难。

  郑九万知道,光凭背扛肩挑走山路,后九■村脱贫致富永远是梦想。他不会忘记,由于无法及时运出山,加上雨水多,村民刘良材种的1亩优质西瓜,几乎全部烂在了地里,为此刘良材抱着烂了的西瓜,哭得很伤心。

  修路缺的还是钱。郑九万一方面动员村里自力更生,一方面又主动跑部门,争取上级支持。2002年初,终于等到了永嘉县通乡公路联网公路开建的大好时机,他带头捐资。没有大型机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四五米宽的机耕路。为了把路修好,郑九万还专门把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全家一齐上了工地。见村支书一家这样扑心扑肝,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干起来。其间,郑九万的腰椎间盘突出老毛病发作了,但他瞒着家人,贴着膏药又上阵了。

  2003年冬,一条长约2.45公里,宽4.5米的通村机耕路,终于修到了山下,这也是小山村有史以来最喜庆的日子,而此时的郑九万却去了医院,腰病让他几乎寸步难行。村委会主任刘建鹏心痛地说,为了这条路,郑支书命都不要了。

  路修通了,郑九万又在思考经济发展问题了:“种什么,怎么卖?”高山红柿是郑九万5年前引进的第一个项目,个大味甜很受市场欢迎。但起初,村民不懂行,怕风险。郑九万自己先试种,并反复做村民工作。村民徐玉钗不肯种,郑九万几次上门劝她试种,而且作出承诺:“如果种亏了,我赔你。”就这样,徐玉钗半信半疑种了5株,结果去年有一株结了150公斤果子,卖了个好价钿。不少村民去年靠此项就增收了2000多元,他们说种地瓜只值百把块钱呢,可惜种少了,今年再增加,如今全村的高山红柿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0亩。

  红柿种植一炮打响后,接下来的乌牛早茶、三黄鸡、高山青椒等特色农业纷纷上马,不用费太多的口舌,村民们纷纷效仿了。

  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后九■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2532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29元。

  随着通村公路的一天天变样,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建设高山蔬菜、水果、养殖业基地的热情也在不断升温。

  郑九万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浙江——

  “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郑九万病倒后,村民们一天内自发筹集7万元手术费的故事,经媒体报道,迅速感动了温州,激起了全社会的爱心。

  第一位来到温州二院送上了1万元捐款的热心男子,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他只是留下一句话,自己出生在山坑乡,打听过郑九万的为人,觉得他了不起。

  永嘉县审计局局长王国林是第一家代表单位给郑九万捐款的,他留下3000多元后,找到医护人员,请求一定想办法治好他的病。王国林没少和郑九万打交道,因为后九■村是县审计局的对口扶贫单位。“他话不多,办事却非常顶真,经常来找我帮助牵线搭桥解决修路资金、灌溉工程等村里的事情,但他从没有让我办过一件私事。”

  负责治疗郑九万的温州二院脑外科主任孙军,不仅自掏腰包为郑九万垫付了8000多元手术费用,而且还发动科室全体党员为郑九万捐款。孙军说,当了解到守候在手术室外的大都是与郑九万非亲非故的村民时,他被深深地感动了。

  关爱村支书的热潮迅速席卷瓯江两岸,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市长刘奇等领导及永嘉县领导分别来到医院看望郑九万,市里、县里下发了向郑九万学习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向郑九万学习活动作为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郑九万的病情牵动了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心,他在批示中高度评价郑九万的事迹,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他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对他的尊重和关爱,他是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值得党员和群众学习的好典型。”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开展向郑九万同志学习的通知。

  去年12月9日,康复出院的郑九万回到后九■村,那一天,全村人像过年一样放起了鞭炮。更出乎郑九万意料的是,习近平在收到郑九万的感谢信后,亲自给他写了回信。信中写道:“得知你已康复出院,我十分高兴。你在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私奉献,为民服务,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对你的尊重和关爱。希望你安心养病,身体痊愈后继续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加快发展,早日把后九■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松球动情地说:“省委书记牵挂一个村的支部书记,就是对我们所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关爱。”

  永嘉县委授予郑九万县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今年1月15日,郑九万当选2005年度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温州市委日前又授予郑九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支部书记称号。

  就在记者采访的日子里,省委副书记乔传秀专程赶到后九■村,代表省委和省委书记习近平,看望并慰问病后初愈的郑九万。她说,郑九万多年来用自己的真心换取了百姓对党组织的支持,要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学习郑九万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扎实推进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荣誉面前,他满脑子想的还是村里的事——

  “要让后九■村真正变个样”

  接踵而至的荣誉并没有让郑九万乱了方寸,他对自己还是不满意。

  记者在那个山村的雪夜与郑九万交谈时有下面一段对话:

  “如果你给自己干了15年的村支书岗位打个分,你会给出多少分?”

  (沉默很长时间)“50分”。

  “为什么?”

  “我觉得我干得还不够好,村民还不富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差距还很大,我想让村民富得再快一点……”

  村委会主任刘建鹏在一旁插话说,郑书记的工作至少应该打85分,精神应该得100分。这些年,他为村里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

  “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和这么多的关心,村民们这么相信我,我一定要好好干下去。”郑九万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争取把机耕路浇上水泥路面,扩建高山红柿和青椒基地,整治村里环境,要让后九■村真正变个样。”

  这几天,后九■村变得越来越有人气,镇里自来水站的人员来帮忙改水管了;温州二院的医生来为结对帮扶的后九■村村民免费体检了;县农业局派出干部驻村当“农技军师”了;规划部门的同志前来帮助设计村庄整治方案了;温州海螺集团到村里举办首期雨伞加工技术培训班了,等村民技术熟练后,海螺集团将在村里设立加工点,让村民们赚点加工钱……

  采访结束时,郑九万执意要把记者送到村口的苦楝树下。在这棵已有180多年树龄的古树下,一条越来越平整的公路正穿山越岭,蜿蜒向山外延伸。我们相信,后九■村的父老乡亲一定会在郑九万的带领下,沿着这条康庄大道走向富裕美好的明天。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