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 陈芳)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内涵?新农村建设如何破题?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哪些值得警惕的苗头和注意把握的原则?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
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全面理解这一任务的内涵,它与以往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有无区别?
答:中央以前曾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但这次提出有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顺应这一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也将进行合理调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为可能。
这次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鲜明特点,或者说前提条件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这无疑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但这不单纯是多拿几个钱的事,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城市建得再漂亮,马路修得再宽,如果农村凋敝、农业衰弱、农民富不起来,经济也难以长久繁荣,反而会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都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不变:一是不能动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必须遵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一个全面的目标,不能只取‘村容整洁’4个字”
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被概括为20个字,如何理解?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哪些苗头值得警惕?应注意把握哪些原则?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从到基层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有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要求,不能只取“村容整洁”这4个字。
同时,也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
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干部角色如何定位?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新型农民?
答: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定位一定要明确。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钱,还要教育引导农民,不能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就不再出资出劳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要引导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国家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转移支付必须
确保足额及时到位”
问:免除农业税后,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但基层的财政缺口如何解决?
答:中央、省、市三级政府给乡村两级的转移支付一定要及时足额到位。中央和省、市财政在取消农业税后,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和对村组织的补助资金不会少于1000亿元,因而乡村两级的实际运行费用,从总量看是基本有保障的。这些钱真能下去,乡村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特别是一些最基本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转移支付必须确保足额及时到位,要用在乡村,不能被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