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好了,
企业要回报一线工人
2月8日一早,正是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上班时间,170多辆私家车一辆接一辆开进厂区。一辆崭新的伊兰特轿车在总装车间停下,走出47岁的工人徐濠铭。见笔者惊讶,老徐平静地说,现在总装车间有5台车不稀奇,等过几天,4名工友再把“尼桑”车买来,组成车队开出去,才叫壮观呢。
“杭汽轮”是个老国企,拥有3800名职工。一线工人为何能买得起车?驾车上班的厂劳模胡国林对笔者说:“公司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后,工人能参与分配方案的制订,托企业发展的福,我前年收入5.8万元,去年有7万多元。生活改善了,我们也要买辆车开开。”
据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蒋永根透露,企业上世纪80年代生产汽轮机组的台数,一年停留在“保七争八”上。但现在人仍是这些人,机器也是这些机器,由于一线工人劳动积极性高,去年竟生产出299台汽轮机组!
效益是广大职工创造的,企业也想到了多向工人回报一些。公司行政方日前已与工会代表、职工代表协商,在去年人均收入6万元的基础上,员工收入今年再增加10%以上。
让工人参与制订分配方案
杭州市总工会去年通过对12600名班组长以下的一线工人收入情况的调查发现,这些一线工人中月收入千元以下的占51%,平均年工资在1.2万元至1.6万元以内,而且大多数人要通过加班加点才有这些收入。一线工人的收入与企业利润不成正比。
某企业一位姓张的操作工告诉笔者,他10年前刚来厂里时,企业只是个小作坊,现在企业年利润有5000多万元,但工人每月工资仍是8年前的1000元。他希望企业能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也能涨点工资。
市总工会的抽样调查表明,58%的一线工人对工资状况不满意。市总工会主席陈永良对笔者说,现在一线员工收入较低,主要是工资增长的协商机制没有建立。企业和员工是劳动力市场上两个平等的主体,工资水平理应由双方协商决定,而不能只由一方说了算。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有助于化解矛盾,帮助企业和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也使工资水平趋于市场化。
为此,市总工会与市政府举行了联席会议,这一问题引起市政府的重视。市劳动保障局和市总工会适时提出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具体意见,并以市政府令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于去年11月1日施行。目前,杭州市7174家建立工会的企业中,有6828家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少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为一线工人增加了工资。
工人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杭汽轮”2005年销售收入达65亿元,今年销售目标是向70亿元冲刺。公司副董事长、工会主席金福娟说,尽管企业发展加快,但班子成员认定一条理:工人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要怀着真情,坚持工资集体协商制,为一线职工增加收入。
铸造车间工会主席汪智敏说,为让工人的工资都能涨一些,公司领导与工会和职工代表进行了14次工资集体协商,让工人代表参与各工种工资等级的制订与修改。
“杭汽轮”二汽车间在生产任务翻番情况下,去年上半年取得了令决策层意料不到的业绩:安阳钢铁、伊川电厂、印尼中爪哇、泰国纸厂、印度电站等机组的加工任务快速完成。去年6月,公司将茂名石化16吨重的转子加工单交到他们手中时,二汽车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这是一个历史上从未接过的大订单,而最要命的是,配套机床还没安装,催促交货的电话却来了。紧要关头,党小组长阿玉师傅站出来表态:“没有退路,只有一搏!”16条汉子在8名党员带领下,面对16吨重的巨大转子,“三班倒”连轴干。为了赶进度,工人吃睡在车间。到任务完成时,16条汉子都瘦了一圈。但他们说,我们是企业的主人,当主人就要有主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