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主题:
培育新型农民
调查对象: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复兴村四组农民王永林
过年的气氛还未消散,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复兴村四组农民王永林种植的60亩大麦,却已经将农田“染”得绿意盎然。依靠科学种田和多种经营,王永林一家5口去年的净收入近10万元。
王永林是南湖区农作物管理站站长沈铭的联系户。2月10日,记者随沈铭和余新镇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金泉一起,来到了王永林家里。
“感谢农技干部给我们送来技术,你们就是我们的活财神啊!”王永林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载着他去年的收入明细账:大麦60亩,净收入16100元;春秋蚕13张,净收入9155元;葡萄8亩,净收入48000元;水稻21亩,净收入12052元;养鸡390只,净收入8350元;此外还有打水收入3550元,农机代耕收入2200元,合计净收入99407元。
“老王种田有一套。”李金泉说,“他还是我们区首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十佳效益农业带头人呢!”据了解,王永林种植的晚稻是产量高、口感好的“秀水09”新品种,采用的是免耕直播的先进适用技术,所生产的高钙、富硒大米以每公斤高于一般大米市场价0.3元的价格,被当地的龙头企业“禾欣米业”收购。他种的大麦也因为田间管理好,成为当地农业部门的定点繁种基地。
水稻怎么“补”钙?王永林拿出一个标满韩国字的瓶子给记者看:“这外国字我一个也看不懂,但镇上农业服务中心在发药的同时,也发了一张清单,哪天用药,用多少分量,都详详细细地写清楚了,我只要照着做就行了。”热情周到的农技服务,让王永林的农活越干越轻松。
去年7月,王永林和其他20多户种粮大户一起,在余新镇农业服务中心会议室接受了富硒米生产技术的培训。回来后,他就用上了当地农业部门赠送的富硒增产剂。
在接受农技人员指导的同时,王永林自己也进行了一些“土试验”。去年他分别在3块水稻田上施用了每亩10公斤、15公斤、25公斤三种分量的尿素,结果证明,15公斤尿素用量的产量最高。“肥料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用得巧才能又省钱,效果又好!”王永林总结道。
除了种田,王永林还种桑树、栽葡萄,开展多种经营。他在桑园和果园里放养了390只“三园草鸡”,既能吃草除虫,鸡粪还直接肥田。今年春节前,因为这些草鸡生态、绿色,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让王永林喝到了“科技富农”的头口水。王永林在村里人缘好,乡亲们也乐意上门参观、请教。王永林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乡间义务农技指导员。在王永林的带动下,复兴村95%的水稻采用了免耕直播技术,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现在种田不像过去,光靠一身蛮力是不行的;只有动脑子,用科技,我们农民才能过上富裕生活。”王永林说,“只要有农业方面的培训,我都想参加,听听信息也好。”
王永林说,乡亲们有四盼:一盼粮食价格稳定;二盼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三盼农资的价格不要涨得太快;四盼土地能流转起来。“只要能租到地,我还想多种点田,多卖点粮。”
沈铭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南湖区考虑扶持成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以农业龙头企业的订单为纽带,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推广无公害稻米的标准化生产。王永林一听,连声称好:“我一定参加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