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从浙江人身上 探寻浙江现象的奥秘
走在前列,浙江精神的生动展现
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验证了浙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无标题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 浙江精神激发出巨大创造力
提升竞争软实力 用先进文化锻造文明浙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浙江人身上 探寻浙江现象的奥秘
  一个地区能否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支撑条件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方面,即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发展主体自身。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分析,浙江除了地处东部沿海的有利区位条件外,在发展的外部条件几乎谈不上多大的特殊优势。

  就工业化的起始条件而言,浙江充其量只能算是处在全国中等水平。据统计,从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间,中央对浙江的投资总共才77亿元,人均只有41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全国各省市最低。从总体上讲,在改革前夕,浙江基本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

  浙江还是一个自然资源特别是工业资源相当贫乏的省份,人均资源拥有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位居全国倒数第三。

  资本投入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浙江在改革之初并没有多少民间资本积累可言,国家政策上也从来没有给予过倾斜,也无法通过特区建设来吸引国内资本。吸引外资一直是浙江的短腿,直到几年前浙江全省吸引的外资还不如苏州一个市。

  技术优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计划经济时代,推进工业化的相关技术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浙江大型国有企业寥寥无几,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技术优势。事实上,整个80年代,浙江经济都是低技术含量的代名词。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中,制度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而浙江沐浴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普照之光,没有获得过什么政策倾斜的优惠。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得不将目光从物转向人,从外部条件转向发展主体自身,即从浙江人身上探寻浙江现象的奥秘。

  浙江人的人力资本优势并不在知识、教育方面,而在于非知识因素。能吃苦、有头脑、善经营、富有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素质体现在浙江老百姓各显神通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行为之中,体现在千千万万个走南闯北的“浙江老板”动人的创业故事之中。这些精神素质,即人们现在所称的“浙江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业者最重要的精神气质,正是浙江人所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优势之所在。

  浙江精神的实质,乃是一种具有极为广泛社会基础的自主创业精神,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排山倒海式的创业激情,是千百万浙江普通创业者最宝贵的精神素质。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激发出来的创业精神,极大地振奋了浙江人民的精神状态,它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集聚起来,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显示出了强大的激发社会活力的功能。

  (摘编自《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作者:何显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