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从浙江人身上 探寻浙江现象的奥秘
走在前列,浙江精神的生动展现
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验证了浙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无标题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 浙江精神激发出巨大创造力
提升竞争软实力 用先进文化锻造文明浙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验证了浙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如果一种精神,仅仅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弘扬,那至多只能说是特有人群的行业禀赋。这种精神只有为全社会认可,并为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文化气质,才能称为一种地域品格。

  法国著名的艺术哲学家丹纳对此曾有较为深刻的论述。他说:“有一种精神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它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必须有某种精神气候,某种才干才能发展起来。”

  这种精神气候,体现在浙江的发展理念上就是对人的尊重,对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强调以人为本和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社会学教授冯钢谈起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学者参与到“十一五”规划制定,仍觉得意义重大。“一个完全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发展时代宣告结束,让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成为主流。这不是我们政府务实精神的表现吗?”他有点激动地说。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他亲身参与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对浙江精神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有感触。他说,浙江一直比较重视统筹和协调发展。可以说,在全国各省区中,浙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走在前列的。在新时期新阶段,省委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和建设“四个强省”战略,促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教育,在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发展高等教育,2005年高考升学率达7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省农办副主任邵峰则用“浙江农民的幸福指数很高”来形容浙江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省委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通过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逐步清除“二元”结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去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60元,已连续20年保持省区第1位;浙江农民从去年开始每两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可以享用营养午餐;浙江农民在全国率先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外,放心超市进农村,村村通公交等多种原本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也进入普通农民的生活。依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标准,目前,我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近60%,位居全国省区之首。

  事实上,是浙江农民的幸福指数很高。在省委“平安浙江”的构建中,我省人民的稳定感、安全感达到90%以上。

  这样高的稳定感,代表了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认可。不久前,南方一家杂志把“年度组织创新奖”授予了温岭市委宣传部。因为在宣传部的直接推动下,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制度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像这样的民主创新形式,在浙江还有很多。

  浙江精神张扬人的主体自觉和主体地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情夜谈会等多种形式,为群众参政议政和民主管理搭起了新平台。各级政府也主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积极开展效能建设。

  “这些举措有相当多创新,也正符合了浙江人敢为人先的品格。”省委党校的何显明评价说,“但是,如果没有‘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精神观照,这样的制度创新是不可想象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