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 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精神动力
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引领和谐社会建设
浙江精神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精神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黄小杭
  民族精神、地域精神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力量。进入新世纪,根据新实践,进一步提炼和概括浙江精神,实现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是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浙江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利益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好机遇,生根在浙江这块自强不息、创新务实的热土上。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要体现时代的要求,注重地域特色,立足于实践的发展,展现浙江人崭新的面貌;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赋予更全面、更深刻的内涵。“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充分体现了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浙江全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浙江人精神文化的追求,必将成为浙江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16字的浙江精神,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浙江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和浙江经验的高度概括。过去浙江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GDP进入全国前三强,究其原因:一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二是浙江自身深厚的、优秀的历史文化与当今时代发展相结合,浙江人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创业精神。这一精神不仅使浙江受益,而且全国学浙江。

  浙江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浙江精神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进入21世纪不过短短四五年,浙江精神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相应地促使浙江精神的内涵也迫切需要充实和提高。

  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浙江经济与国际市场一体化。浙江企业经历了原始积累,正在迅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浙江经营者面对的不仅仅是千方百计打开国内市场,而是如何进入国际大市场,“走出去”,“请进来”,从商品、劳务输出转向技术、资本较量,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经济舞台上扎根并扩张。

  二是浙江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浙江完成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的重任,全省GDP已从1999年的535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1243亿元;人均GDP从11993元上升到23942元,人均GDP进入了3000美元这一国际中等发达水平行列,下一步不能再靠“高消耗”去换“高增长”,解决了温饱的人民群众更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化等“软实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浙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绿色浙江和文化大省,建设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

  三是中国各省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为浙江保持领先优势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国家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大经济圈大城市圈的你追我赶,呈现群雄并起、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和务实高效的精神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浙江的机制、体制和文化优势正在失去先发作用,文化大省建设任重道远、亟待加快。

  因此,浙江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同时,必须不断挖掘、深化和发展浙江精神,提升新时期浙江人形象,增强全省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和拼搏意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再创辉煌。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