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串起西子湖畔的历史文化“珍珠”
“科技王国”的比翼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王阳元与他的夫人、中科院院士杨芙清,是我国科学界一对著名人士,国内罕见的“夫妻院士”。
“科技王国”的比翼鸟
■本报驻京记者 陈燮衡
  王阳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微电子学家。 杨芙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计算机软件科学家和教育家;王阳元50年的研究生涯,取得了19项重大科技成果,被誉为我国微电子领域的“战略科学家”;而杨芙清则被誉为我国“软件工程的铺路人”。

  王阳元和杨芙清——一对中国科技界的著名人物,国内罕见的“夫妻院士”。

  “宇耕”在成长

  王阳元1935年1月l 日出生在宁波柴桥镇—个普通的个体劳动者家庭。作为王家的长子,王阳元自幼目睹父母起早贪黑的辛劳,立志发愤读书。令王阳元无法忘怀的是宁波中学,在这座治学严谨的学校里,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中学期间,他写了一篇抒发理想的作文《未来的科学家——宇耕在成长》,在全班同学中引起轰动。“宇耕”是王阳元给自己取的学名,意思为宇宙的耕耘者。

  1953年,王阳元高中毕业,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他有幸面对面地接受黄昆、王竹溪、周光召等著名教授的教导。1958年,王阳元在北大完成学业后,毅然选择了祖国急需发展的微电子事业,决定留在北京大学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段时间,王阳元连做梦都在琢磨:选什么样的课题才能对国家微电子产业发展有更大贡献 ?每天入夜,在北京昌平北大分校图书馆的一角,常常彻夜灯火通明,王阳元带着他的伙伴们在微电子广阔的世界中寻找着目标。终于,他们选定了将硅栅N沟道l024位MOS随机存储器作为研究课题。

  经过近8年时间的奋斗,由王阳元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课题组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被称为在中国微电子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国第—块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问世了。这一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微电子学和集成电路技术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被誉为高新技术的“明珠”。而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与软件技术,则是挖掘这颗“明珠”的工具。谁拥有这个工具,谁就拥有了发展高新技术的主动权。一心想为国家争口气的王阳元,调集了全国精锐力量,并引进国外优秀人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经过6年奋战,我国第一个按软件工程方法开发的集成化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制成功了。

  2000年,王阳元作为奠基人之一,与国外同事共同创建了中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代工厂——“中芯国际”。2003年,因“中芯国际”把中国与全球权威者的差距由原来的4—5代缩小到l—2代,而被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国际》杂志评为2003年度全球最佳半导体企业。参观上海“中芯国际”的院士和教授们说: “纵观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王阳元当之无愧是国内微电子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浙江人的媳妇

  作为浙江人的媳妇,江苏籍的杨芙清院士是一位与王阳元院士有着同样辉煌成果的女豪杰。

  她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多道运行操作系统和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倡导和推动成立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系,并将该系建成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她在国内率先创办了第一个软件工程学科,开创了软件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主持了历经4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创建了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

  她提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动”的理念,创建了以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示范性软件学院,面向产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被誉为 “示范中的示范”,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百年好合的伉俪

  今天的“夫妻院士”,当年在大学里都是学生会的干部。王阳元和杨芙清的结合,真可谓志同道合。在事业上,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坚定不移地留在国内发展自己的事业,都决定将北大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都选择了国家最急需人才的学科:—个迈入了计算机软件领域,一个加入了半导体研究行列。

  回忆起同杨芙清院士风风雨雨五十年的生活历程,王阳元饱含深情地说:“我与芙清是在北大燕园相识的,是在留校工作后结为终生伴侣的。事业与共同的理想,把我们连在—起,幸福的家庭在支持着我俩各自的事业。”

  在困难时期,杨芙清宁愿喝不见油花的清汤,咬硬梆梆的窝窝头,也要省下钱支持王阳元购置科技书籍。而当得知回到自己身边仅三年的年轻妻子,又将以专家身份二度出国时,身为丈夫的王阳元二话不说,支持夫人去苏联杜勃纳联合核子物理研究所工作。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王阳元夫妇心心相印,事业上互帮互比。事业有成后,他们又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要在为国家的人才培养上奉献自己的力量。1999年,王阳元院士与夫人商量,要将其所得的潘文渊研究杰出奖奖金50万元新台币捐出作为人才培养的经费。杨芙清院士不但积极支持,而且也慷慨地把自己所得的何梁何利奖奖金15万元港币如数捐赠。于是,在青鸟集团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有了面向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贫困学生、北大奖金额最高的一项奖学奖教基金: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励基金。

  2005年7月,时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等多种重要职务的王阳元,接替前任张汝京出任了“中芯国际”董事局主席职务。

  而与王阳元年纪相仿的杨芙清院士,也同样夜以继日地领导和奋战在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组召集人等重要的教学、科技岗位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繁荣昌盛,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能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这对70多岁高龄的院士夫妻在一生钟爱的“科技王国”里比翼齐飞。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