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设计“大麦哲伦”的雏形时,安吉尔就认识到只要靠点运气再加上一些精妙的技巧,就很可能在这片茫茫“星”海中找到一颗类地行星。他那极具颠覆性的解决之道,便是将主要的接收器排得像雏菊的花瓣那般,六面形状各异的偏轴镜将环绕中央的对称镜。这样的设计下,能接受到的星光将是凯克望远镜当中任何一架的4.6倍。
对于同为宇宙学家的弗里德曼而言,她想用“大麦哲伦”来一窥暗能量以及在恒星与星系生成前之“黑暗时代”的神秘面貌,不过这并不是安吉尔最感兴趣的问题。
他说:“我之所以想这样做,是因为在过去2000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另一个地球,而如今在其他恒星中觅得类地行星的构想不再遥不可及。现在,你可以坐下来好好计划用哪一种望远镜来观察类地行星,并取得光谱,以找寻液态水的化学迹象和外星生物的踪影。”
“大麦哲伦”搜集从初级镜面反射来的光线,光线汇聚到二级凹镜,凹镜不断地作出调整,以过滤来自大气层的干扰,二级凹镜将光线向下反射,穿过中心镜面中央的小孔,进入系列分析器械。为了能清楚地对这类行星进行快拍,“大麦哲伦”将会采用较先进的自调光学来获得比哈勃望远镜还清晰10倍的影像。每一面主镜都会将光聚焦在另一面直径1.1米的次要反射镜上,反射镜是接有672个调节器的一片薄膜。计算机每秒钟会对反射镜的形状进行1000次的微调,以消除绝大部分的大气干扰。安吉尔与其同事们在2005年夏天为多镜面望远镜安装了一组类似的自调光学系统,使其解析能力冲到理论最大值。
史都华天文台的台长史崔特马特说:“当我们在描绘‘大麦哲伦’计划的远景时,许多人都认为这样是行不通的。”而安吉尔早在20年前就遇到过类似的质疑,当时他和同事伍尔夫,首次提议要建造一面蜂巢状的大镜子,如此一来便可减轻80%的重量,并使得镜子在30分钟内,就可以适应夜晚的温度。
然而,事实证明这构想是可行的:弗里德曼指着双子麦哲伦望远镜(“大麦哲伦”的前身,配有两面安吉尔在10年前铸造的镜子,现正于智利安地斯山脉的山巅上运作)断言道:“毫无疑问,这是世上最好的自然成像望远镜。”虽然铸造这种尺寸的镜子不是件容易的差事,但亚利桑那的铸镜实验室却是个中翘楚。